|
捕捉诗意的灵光
|
>静观自然清美享受 ——刘攽《雨后池上》赏析(全国卷3)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文注释] 平:指水涨与地面平。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磨,拭。 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 [作者点击]刘攽(1022~1088)字贡父,北宋新喻人,字贡父,史学家。有《彭城集》。他跟他哥哥刘敞都是博学者,也许在史学考古方面算得北宋最精博的人。 [诗文品读]诗中描画了一幅雨后池塘图。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前二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名句研读]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模拟考场]有人评说“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却颇可玩味,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淡磨”即轻磨拂拭的意思,诗中将经雨水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的明镜,比喻中有拟人,这比一般常见的“水面如镜”比喻更显新意而更见意境,如此略带动感的“淡磨”,不仅突显了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情态,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相关链接]●莲文化举例 两则谜语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 ●咏荷诗选 ☆锦云零落楚江空,翡翠翎边夕照红;愁绝兰桡烟水外,秋香吹老一滩风。——《莲房翠禽》(明)文征明 ☆波面出仙妆,可望不可及;熏风入座来,置我凝香域。——《荷花》(明)陈道复 ☆湛露蒙蒙湿未消,何如香汗染轻绡;翩翩不尽风前态,掌上徊翔舞燕娇。——《荷花》(明)陆治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荷花》(明)徐渭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熏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荷花》(清)石涛 ☆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题画墨荷》(清)石涛 ☆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露,渔灯一点透微红。——《荷花》(清)李禅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文解析]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展现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头两句展示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一雨池塘水面平”,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这还是平淡的叙述,到了“淡磨明镜照檐楹”,已经初见境界:人们常说水平如镜,而诗人又加上“淡磨”这一动词,这就比上加比,比中有拟人了。是谁让这池塘变得如同明镜一般?原来是一场春雨刚刚轻轻地洗过啊!那么此前的蒙蒙细雨笼罩池面的景况不是可以想见吗?而现在一片明净映照檐楹的美景又是多么可爱!可以说,诗人在诗里暗中赞美了春雨的创造性的劳动,春雨真是春天的精灵啊! 后两句描绘雨后池塘的动态之美。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如果说一、二句暗点春雨形象的话,那么这里主要突出春风的现象。是春风,让垂柳舞起了翩翩的身姿;是春风,吹落了枝条上缀满的雨滴;是春风,让荷叶发出点点滴滴的美妙声响。春风真是春天的另外一个精灵啊!而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忽起”见出一种惊喜之情,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更作”与“忽起”相呼应,喜悦之情又甚,由视觉形象转换为听觉形象,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艺术画面。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写景动静结合,巧妙对比,结构上起承转合极为自然。 [原题回放](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试题评说]此题从理解诗句和分析写景特点方面考查,难度不太大,考生只要读懂这首诗歌,应该能够答出。刘攽这首写景诗歌为人所称道,一是第二句的巧妙的修辞,“淡磨明镜照檐楹”,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创造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艺术境界;一是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艺术效果非常明显。而命题者恰恰就在这里设题。本题答案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开放性;既要结合原诗歌内容,又要用自己的语言和有关术语来表述。 [思路点拨]一、要调动生活经验来联想画面。 我们要用联想去感受诗人那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往往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体验的结晶,是诗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如“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我们在理解此诗时,就可以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这首诗歌的意境: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柳,吹落垂杨柔枝细叶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塘中的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的一景一物,无一不具有春天的生机。 二、要调动相关知识来体会妙处。 如果不深入体会“淡磨明镜照檐楹”,也许会觉得平常。“水如镜”是常用的比喻,但加上了“淡磨”,就加上了春雨的形象,经过春雨洗涤过的地面,好比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让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塘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如果不从比喻和拟人的角度,恐怕体会不到这个妙处,也就回答不了第一问。 三、要运用相关术语来表述答案 第二问要求从“静”与“动”的角度来赏析,这就要求用到“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之类的术语,并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前两句写“水面平”,写“明镜”,显然是从静的角度;后两句又是““忽起”,又是“更作”,有强烈的动感,还有明显的动词“舞”,有明显的声响“万点声”,有形的和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组合起来成了动态的画面。两者的结合使池塘景物丰富多姿。 [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四、借风寄情一线串珠 ——05年江苏高考卷诗歌鉴赏题解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江苏)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文解析]这首诗内容如题目所说,是借风的形象表达对朋友司空曙的思念之情。“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一个“惊”字,写出了微风突起的情景:暮色中,诗人静坐家中,若有所失,忽然一阵风来,诗人忽然了什么。对着窗子,诗人倍感寂寞,现在想来,原来是缺少朋友的陪伴啊!风儿吹动了他的思念,叫他情不自禁地想念故人,渴盼老友到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在诗人的想象世界里,这风儿仿佛真是老朋友看望他来了。你看:风这个精灵悄悄地推开门,轻轻地吹动竹林,一点儿都不拘谨,动作那么自如,就这么亲切地来了。一个“疑”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遐想。“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是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的景象。夜已经深了,不时还传来露珠从竹枝也叶上滴落下来的声音,那应该是风儿吹动竹林的吧,点滴的声响在清幽静谧的深夜显得分外清晰。诗人进而想到,那滴落的露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学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捕捉诗意的灵光,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河中石兽 |
下一篇文章: 离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