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祖咏的边塞诗。最能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韩愈、孟郊追求怪奇的美,以散文句式入诗。而白居易、元稹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李商隐。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 (二)诗歌鉴赏的方法 1、高考诗歌鉴赏考核内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开放性诗歌鉴赏命题的三大趋势: 诗歌鉴赏题选材的三大趋势:其一,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前后延展;其二,短、浅、易,力避艰涩;其三,名家为主,扩展到无名之人的名作。 诗歌鉴赏题科知识点考核的趋势:其一,内容考核以言情言志(主题)为主,关注意象、意境、形象。其二,语言考核以炼字为主,关注句式和结构。诗歌鉴赏的语言类考题绝大多数是“炼字”“炼句”,而且往往与景物描写的手法合在一起考核;其三,表达技巧“以景传情”(情与景关系)为考核重点。主要有以下技巧: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象征手法、拟人手法、对仗/对偶、用典、记叙/描写/抒情、景与情关系、顶真、夸张和比喻、通感、联想与想象、心理描写、衬托、语言风格、流派(《征人怨》边塞诗)。 3、诗歌鉴赏的方法 (1)从语言入手,抓住诗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所炼之“意”。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例如“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2)从景物入手,抓关键的意象,从而找出情感的隐藏之出。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 (3)从全文着眼,抓关键的句子,从而找出诗的主基调。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键句子是后两句,采用反常的手法,叙述了诗人离家多年后,回故乡时,想见家人的喜悦与担心家人的变迁的矛盾心理,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 (4)从景与情关系入手,抓住景与情的结合点。赏情与景题,就是考意象(景物)与情感相结合的鉴赏能力。这是高考的核心题型,其他题型大多是“情景关系”题的变式。如05全国一《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西归。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但是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不仅显出山的宁静,而且从中更透出伤春凄凉之情)。 (5)从句与句关系入手,判定表达技巧。从全诗着眼,找出词与词、句与句、象与象、景与情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所用的表达技巧。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手法,“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比,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做鉴赏题目的一般步骤和程序:1、整体感知,辨清类别;2、品评语言,炼字炼句; 3、体会意境、体察形象;4、突出技巧,明辨特色。5、注重辅助条件,如诗题、作者、时间、地点、小注等隐含条件和显性条件。要在已知的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比、调换、再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的自觉意识。 二、高考链接 (一)点击高考 诗歌鉴赏题选材的三大趋势: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前后延展。04/05两年共计35首诗歌,其中诗占28首(其中绝句占19首,律诗占9首),词占6首,元杂剧占1首,对联1幅。35首诗歌中,唐宋诗词占33首,元明各一首。由此可以得出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趋势是以唐宋诗词(不是唐诗宋词)为主,前后偶尔涉及。高考复习指导中可以适当关注古风、古诗19首、小令、元散曲。第二:短、浅、易,力避艰涩。04/05年35首中绝句占19首,律诗占9首,而6首词也很短,多为50-60的中调,最长的元杂剧也不过116个字。两年的考题中运用典故的诗歌也只有4首。诗歌鉴赏题的选材要考虑其可鉴赏性,要力避文字障碍,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试卷的长度,因此“短、浅、易”是选材的基本要求。第三:名家为主,扩展到无名之人的名作。04/05年35首诗歌中,名家之作有17首,无名之人的“名作”有16首之多,还有2首是半名人的作品(张籍梅尧臣)。结论:高考诗歌选材从名家名作向名家非名作发展,从名家名作向“无名”之人的“名作”发展;当然名家名作始终会是高考舞台的主角,诗歌考核也会首选名家名作的。 (二)原题回放 1、(2005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关于第一问情感的考核,学生可以感知到到作者的孤寂之心、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但学生很难看出“抱膝灯前影伴身”这一细节描写,也不容易找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衬托手法。关于第二问,白居易诗歌语言的风格在高中学的已经很多,第五册单元知识大152页《唐诗简介》中有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