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一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教学计划教案 >> 正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版权所有抄袭必究(李先慧编写  邮箱xysz158@126.com)
第五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前导航
唐诗之路: 何处天姥?梦游还是曾游?
知道中国有“丝绸之路”的人很多,但是知道中国有一条“唐诗之路”的人或许就不多了。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洲、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 著名的景致有:钱塘江潮、兰亭、镜湖、大禹陵、鉴湖、古梁飞瀑、大佛寺、会稽山、四明山、天姥山、天台山、曹娥江、剡溪等,风光秀异,山水奇绝。千余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色所陶醉,一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将其命名为“唐诗之路”。据统计,唐朝诗人中有432人到过这里,如李白杜甫孟浩然李商隐贺知章骆宾王元稹等。
天姥山究竟在何处,却是个千古之迷:一说在仙居县韦羌山。二说天姥山是台州天台山,三说在绍兴新昌县。一千多年来,人们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白在诗句里所描写的也被世人认为是诗仙某一次开怀畅饮后的幻境。直到不久前,一位旅人在不经意间回眸远视,才发现这自然的岩石竟也有着上天的造化,活生生就是“天姥”的化身,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的杰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天姥岩、天姥山由此而得名。
李白一生当中曾经三入郯中,两上天台,《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第二次游越中而写。那么诗人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究竟上写梦幻还是写实景?
内容精要
(一)题意诠释
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标题中的“吟”如何断句?
一般读为“梦游天姥/吟留别”,按照这样的读法,好象应该是将“吟”理解为动词“吟唱”。但是,该诗的另一个标题却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没有使用“吟”字。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实际上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没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可以不翻译。
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免发生误读现象。
“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天姥”如何理解?
   “天姥”为女性天神(或海神或山神),也写作“天姆”。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今人又在浙江新昌天姥山发现一高达10多米的独立巨石,形态极为象女神。
3、“天姥吟”还是“天姥岑”“天姥岩”?
有人认为“天姥吟”应为“天姥岑”,理由是“天姥山”是因“天姥岑”“天姥岩”而得名。例证一:南朝宋谢灵运有“暝投剡中宿, 明登天姥岑”,唐代灵澈有《天姥岑望天台山》,唐代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清•齐召南有《会墅岭上望沃洲山》“南望天姥岑, 峨峨白云中”。例证二:越语中“吟”“岑”“岩”相混,李白当然听不懂越语,故将“岩”听为“岑”,写成了“吟”。例证三:现在浙东新昌的天姥山,那个高达10多米的巨石,仍然名之曰:天姥岩。
(二)课文探究
1、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3、主题探讨
怨恨说——济苍生,安社稷,本是诗人的凌云之志,即使落得出翰林的悲凉结局,也没有彻底放弃初衷。面对黑暗的现实,诗人一腔愤怒,满腹离愁,汇成诗末激越的呼声,象喷泉,象烈火冲天而起,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于是,便形成了全诗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归隐说——政治失败,理想破灭,心灰意冷,只好放荡不羁,高喊“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理想说——面对黑暗的现实,他只得重新编织自己的理想花环,以表明具有更高更远的追求。诗的主体——梦游天姥山的幻境,惝恍莫测、缤纷多采,正是这颗美好心灵的自我写照。
人格伟大说——题曰 “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情。 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唐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使他来不及有所作为,就被排挤出来。他回忆在宫廷中的生活,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 宁可从此骑鹿游山,决不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们了。
人生经历对照说——题以留别为名,离别就有离别之情呀,留赠则有留赠的感叹呀。写梦实为写人生经历,离别的怨恨情仇而又不可直言,只好比兴而言之:“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言乘风而至君门,“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以下,言金銮召见,置身云霄。“忽魂悸以魄动”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人生如梦,做官也是梦,故云“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临别以人生感悟作为赠言:“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二入长安这一段“攀龙附凤”的经历以及此期的思想感情,是探索此诗内容的必由之路,而李白诗歌富于比兴的特点。从梦境中高与天齐的山势、山重水复的胜色、风云变幻的奇景、光华灿烂的仙境,从梦游之中向往、急切、愉悦、恐慌、惊栗、幻灭、超脱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理想的豪情、长安供奉的苦闷、政治失意的幽愤、长安经历之后的觉醒彻悟。梦境,是这一段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折射,是理想幻灭后幽愤心理的特殊反映。这样的理解,符合天宝五、六年间李白的思想实际,也符合李白诗以游仙抒情的特点。况且诗中明白地将梦境与“世间行乐”“古来万事”一体观之。
(三)重点难点
1、梦游是梦幻还是写实?
绝大多数人认为李白写的天姥山是虚景是幻景,那么“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难信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这里将不可求的“瀛洲”与“天姥”相对而言,就是说天姥是可睹的了?那么李白此前有没有到过天姥山,就是断定是写梦还是写实景的最佳依据。
李诗虽然题为\"梦游\",却是他当年实地遨游的曲折反映。依据绍兴市新昌“唐诗之路”的记录,开元十五年(727),李白登上向往已久的天姥山和天台山。因此,当天宝初年,他被赐金还山、政治理想破灭时,除了入道修仙,就是游山览胜,李白第二次到越中游了天姥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由剡溪而漫游天姥、天台。
2、诗的开头将“信难求的瀛洲”与“云霓明灭的天姥山”相对而提,作用是什么?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3、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思路)
有人认为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之后就进入梦境,也有人认为“脚着谢公屐”才进入梦境,直到“忽魂悸以魄动”之前全是梦境。其它的是写实景。
入梦缘由-梦境路线-仙境-梦醒-留别寄语。
4、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教学计划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生命之舟
    写人作文指导
    《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学习活动设计
    古诗苑漫步《走进唐诗》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国宝——大熊猫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谈语言
    纪念白求恩
    最苦与最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老王》教案
    蝶恋花
    课文作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
    庄子二则
    陈涉世家
    生物入侵者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泪珠与珍珠   简案
    写出人物的个性
    懒惰的智慧
    写出人物的个性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大堰河——我的保姆
    苏轼词二首之
    热爱生命
    庄周买水
    将学生的耳朵和心灵唤醒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失街亭第二课时
    组歌(节选)  纪伯伦
    云南的歌会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人间词话》八则(高中第五册读本篇…
    《组歌》教案
    愚公移山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送别》诗鉴赏教案
    将学生的耳朵和心灵唤醒
    初中语文起始课——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巍巍中山陵
    《长相思》教学实录
    《美猴王》教学案例
    假如我会克隆——《口语交际》教学设…
    记叙的顺序
    黔之驴
    《促织》
    送行
    《陋室铭》教案
    《荒岛余生》教案
    《荒岛余生》多角度教案
    《荒岛余生》教案设计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斑羚飞渡
    拿来主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世说新语-人琴俱亡》
    松鼠(第一课时)
    五柳先生传
    《雪》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案
    “怎样阅读课外文言文”教案
    白色鸟
    词七首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生动的人物描写
    游恒山记
    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黄河活动课
    旅鼠之谜
    《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我不是个好儿子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马钧传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渔家…
    《绿》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赤壁赋
    语不惊人死不休——写作中如何使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过秦论》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
    《背影》
    《台阶》(一课时)
    《信客》(一课时)
    《台阶》(一课时)
    郑伯克段于鄢
    铁肩担道义
    甜甜的泥土
    封锁
    满井游记
    解意象品诗歌
    《绿》
    《虞美人》赏析
    台阶
    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语文活动课:拍卖你的生涯
    松树金龟子
    近体诗六首
    报任安书
    外国诗歌四首
    《小石潭记》教案
    隆中对
    沁园春·雪
    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
    《囚绿记》
    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同步达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词七首
    毛泽东词两首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歌词四首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春酒》 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边塞战争诗四首
    陌上桑
    《巨人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李杜诗五首
    失街亭第一课时
    相信未来
    我的四季
    我的五样
    致青年公民
    《声声慢》鉴赏教案
    《拿来主义》(第三课时)课堂实录
    初三复习学案第四册第一单元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大雁归来
    《神奇的极光》
    济南的冬天教案
    风筝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毛泽东词二首
    《滑铁卢之战》教学设计
    虞美人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
    组歌(节选)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废墟
    三颗枸杞豆
    古诗三首
    《组歌》教案
    病梅馆记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哦,香雪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巧识病句十八招
    《哀江南》教学实录
    汉家寨
    等待散场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童趣》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黔之驴
    晚风拂柳笛声残——李叔同《送别》赏…
    《剃光头发微》的思路脉络
    边城(节选)
    走近短信——学习短信中的修辞手法
    活用成语(熟语),类比联想
    活板
    杜牧诗三首
    学习的艺术
    童年絮味
    三个太阳
    <陆文学自传
    黔之驴
    《剃光头发微》的思路脉络
    《白发的期待》教案1(苏教版高二必修…
    《哈姆雷特》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
    《罗曼罗兰》(粤教版高二必修)
    都市精灵(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白居易诗四首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想北平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
    装在套子里的人(苏教版高一必修)
    永遇乐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箭与歌》《别离》教学一体化案(苏教…
    《箭与歌》《别离》教学一体化案(苏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教版高二必修)
    《等待散场》(粤教版高二必修)
    活动课程调查成果发布会(苏教版七年级…
    《学雷锋活动》主题班会 教案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陈涉世家》教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字词总汇(苏教版…
    饮酒(一)(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石榴》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诗五首教学示例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
    《雪》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空城计》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词七首》、《鹊桥仙》和《声声慢》…
    道士塔 管仲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人教版…
    茶馆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人教版七…
    《海燕》(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秋颂
    爱莲说(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失街亭(人教版高二)
    高一第一学期起始课(苏教版高一必修)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人教版…
    晏子使楚(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语文知识(…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语文知识(…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论读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师生心理影响的研究…
    猫的故事
    农夫和蛇(克雷洛夫)
    三峡
    诗歌朗诵会 活动方案
    黄鹤楼于园
    录音新闻
    第19课  春 酒
    寄黄几复
    第18课 吆喝
    打渔杀家
    布衣总统孙中山
    少年情怀都是诗
    29  马教案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诉说真情突出实感(口语交际)
    巨人和孩子
    《明天不封阳台》
    读《堂吉诃德》
    小巷深处
    多一些宽容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庄周买水
    孔乙己
    白毛女(节选)
    威尼斯商人(节选)

    小地主
    《荷塘月色》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成语世界》教…
    《筏子》(北师大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出师表
    精雕细琢呈凤头——学习设计作文的开…
    诗词六首:关雎、蒹葭、黄鹤楼、钱塘…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行路难、凉州…
    柳叶儿
    曹刿论战第二教时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牡丹亭游园
    作文训练:短评(写一篇小评论)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2006年中考作文指导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走进三国
    答谢中书书
    黄山记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字词)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庄子》二则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话题作文“空间”的指导教案
    200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语文知识(…
    泪珠与珍珠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失街亭
    日出
    想北平
    《捕蛇者说》(第3课时)教案设计
    送行
    《父母的心》教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实录
    一堂深刻的人文综合课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更浩翰的海洋(九年级语文版)
    《骆驼寻宝记》
    词两首(九年级下语文版)
    庖丁解牛
    写作和口语交际
    《柳叶儿》教案
    更浩瀚的海洋
    《春》教学片断
    语言是否得体【教学实录】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让…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