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思考: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什么问题?
(4)学生交流问题(老师根据具体问题,相机组织教学),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有利于把学习引向深入的问题。
如:①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撮到地里?
②课文中“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同时告诉学生:提问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人手。
三、细读课文
从播种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划出表示“我”播下西瓜种子后想收获西瓜的迫切心情的词句。
2.自由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表达不同想法或困惑。
教师相机诱导,指导朗读。 ]
(1)“那个下午,我不知……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襄现一心盼望快点飞出西瓜而不怕辛苦的心情。)
(2)干了半天,……还得等多久”(由于满怀期待,却未看到长西瓜,所以失望,却又不甘心。) 理解“泄气”。
(3)“第二天早晨……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地西瓜”(表现了日思夜想,终于有所获后的喜出望外)。
3.说话练习:
(1)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会兴奋地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又会怎么对待我?
(2)学生交流。
(3)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和爷爷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4)先小组讨沦,再交流发言。
四、总结全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 听写句子。
教学随笔:
28.打碗碗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词语6个。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节。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并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出示课题:28 打碗碗花
2、读题,围绕课题质疑
3、师归纳,“打碗碗花”是什么?是否真的会让人打破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自学课后生字
2、思考:“打碗碗花”是什么?是否真的会让人打破碗?
3、自学反馈
(1)读词:荒芜、忐忑不安、安然无恙、郑重其事、将信将疑、一声不吭
(2)接龙读文,随时正音
(3)交流思考题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
1、轻声读文,什么叫“将信将疑”?
文中对什么“将信将疑”?
2、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做分类反馈。
3、小结:我们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方面进行提问。
四、精读课文,明白事理
1、轻声读文,思考:
“我”对打碗碗花的认识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前后不一样?
2、教师适当归纳。
板书:好奇、有趣-----神秘-----美丽、可爱
3、导学生读好有关语句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
(语速稍慢,语调柔和,读出花的美丽。)
“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它,它就叫谁打破饭碗。”
(语速稍快,读出警告的语气。)
第六节,通过读,理解我心情的变化。
板书:一声不吭、忐忑不安
查字典:理解“忐忑不安”
五、总结课文,质疑释疑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问题?
4、摘录描写心情的词语。
教学随笔:
29.爱写诗的小螃蟹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本课10个词语。
2.学习提出问题:读句子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只要是对的,就要坚持去做,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想像:小螃蟹怎么写诗?它可能写了些什么?
3.因为诗,小螃蟹哭了,哭了两回。怎么回事亮?
4.学生自己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哭。
二、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边读边做记号,标出有疑惑的内容,并把问题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解决一部分问题。
三、读课文,看句子,提问题。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边读边做记号,标出有疑惑的内容,并把问题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解决一部分问题。
4.在初步释疑以后,教师出示句子:“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5.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螃蟹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哭的?第一次为什么是伤心的哭?第二次为什么是开心的哭?( 想像风儿吹没了诗,海龟抹平了诗,海浪冲刷诗的情景。)(体会小螃蟹的真诚和坚毅、伤心)
6.说话训练:小螃蟹哭了,是因为……
四、这首短诗给人的启迪:
引导孩子们前后对照:寄以希望并真诚邀请的风儿、海龟、海浪,对它的热情漠然视之;白头翁却是它的知音。 30.最后的玉米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