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兴平市西关小学 田敏 教材分析: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泉水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课文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需要温暖时,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
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2、品读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视频《泉水叮咚响》。 2、揭示课题《泉水》 书写课题(教学反馈,巩固加强写字教学) 读课题二、联旧引新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三、品读感悟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泉水经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强调: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 生读书汇报板块一:山腰水池 1、泉水流进了山腰的水池,看见了什么? 2、积累词语“很多很多”,认识泉水的特点:多。 3、品读泉水说的话,体会泉水的热情大方,无私奉献。 4、说话训练创设情境,进行对话。板块二:山坡果园 1、泉水又来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2、积累词语“大口大口”,“很甜很甜”,认识泉水的特点:甜。 3、学生身临其境,角色移位体会泉水付出的自豪与快乐。 4、品读泉水说的话。 板块三:山间平地
课件播放音乐,教师描述情境,学生想象,并反馈交流。
板块四:山谷 引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引读6、7小节—---丁冬,丁冬…… 2、展开想象,模仿迁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泉水还会经过什么地方?还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请同桌之间合作交流五、总结升华 希望这股清泉也能流进每一位小朋友的心田…… 六、自主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和泉水有关的古诗 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板书设计: 泉水 很多很多
很清很清
很甜很甜
很美很美
高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评《粽子》一课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在本课的教学中,董老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给学生充足的读文时间,通过自渎、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后,再开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以多种朗读的形式来贯穿,这种多途径的读真正实现了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动情,因此董老师通过整堂课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质量,也把文章情、师生情合二为一,达到情感共鸣,体现出了以阅读为主线的语文教学的特点。 ——俞文岚执教老师个人的教学素养很好。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都在认真倾听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句子表达完整。当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时,老师就会及时加以引导,这样的引导语为学生所接受,这无形之中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样的引导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放开胆子说,越说越棒,学生的说话能力及质量都得到了提升,这都要归功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老师在教学课文时,让孩子边学边品边说,既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把原本枯燥的文本,转化为生动而有趣的课。 ——朱宏瑾 董老师整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能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课文的指导,找到并积累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读课文圈划词句”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本篇文章中要圈划出这些词句并不难。课堂上重点要关注的是学生圈划词句的一个习惯。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吴海英 董慧娟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标设计适切、集中,使学生通过字词教学,说话练习,从课文的品读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屈原是一名爱国诗人。尤其是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圈画表示颜色的词并将其读好,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老师还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交流所吃的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粽子味道的特别……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得很有趣味,丝毫不觉枯燥。 ——李培红 董老师对三维目标的制定适切、明确、集中,教学时非常重视对说话、朗读的训练。例如熟读课文后,董老师将课外有关屈原和粽子之间关系的材料融入其中,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将所学的词语组织成一段话,说说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这既让学生在填写中对生字做了一个巩固,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又如课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董老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先圈画表示颜色的词并将其读好,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交流所吃的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粽子味道的特别。 ——孙琦文中的说话训练为让学生能自己来说说端午节习俗的由来。然而学生对屈原其实并不了解。那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将文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呢?显然,充分地熟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在此再设计引读,将课外有关屈原和粽子之间关系的材料融入其中,在引读的过程中,通过引语来揭示两者间的联系,会对学生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此后的填空既是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一个铺垫,又让学生在填写中对生字做了一个巩固。 ——王颖
观看了董老师《粽子》一课,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十分扎实,能够重视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认真阅读文字,适时点拨,疏通,使学生领悟到稳中较难理解的词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读、划划、说说,通过各种训练扎实地进行学习,重点进行了识字、阅读学习,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也感受到了学习的过程。整节课教学环节的实施很流畅,老师和学生之间配合默契,师生互动良好。 ——丁莉 董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二期教改要求,教学设计中所采用的教学措施也非常值得我借鉴。如:在教学中,董老师很自然地把民族、生命教育融入课堂中,让孩子们对端午节以及其他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在接下来的读文中孩子的感情很到位,为有感情朗读全文也打下了基础。此外,老师教学语言生动感人,教态亲切自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读,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小组讨论,指名读,来让学生理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让学生读得很有趣味,丝毫不觉枯燥。当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交流所吃的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了粽子味道的特别…… ——黄小方 董老师的课教学环节实施流畅,老师和学生之间配合默契,师生互动良好,能够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朗读教学很好地融入在一起,教学层次清晰。董老师的课件制作及使用都恰到好处,课件中出示的大量图片,如粽子叶子的形状,粽子外形的特点等等,给学生带来更直接更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另外,董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对学生回答的评价非常到位,而且,董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相当的扎实。 ——陈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计划
任课老师:曾广荣
一、班级情况分析和相应的教学措施
本班31人,现有男生23人,女生8人。学生虽活泼好动,乖巧听话,但班级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氛较差,学生基础落后(上学期平均分16.5分,仅两人及格)。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4、除课堂的写话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上述计划有待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