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打碗碗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词语6个。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节。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并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出示课题:28 打碗碗花
2、读题,围绕课题质疑
3、师归纳,“打碗碗花”是什么?是否真的会让人打破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自学课后生字
2、思考:“打碗碗花”是什么?是否真的会让人打破碗?
3、自学反馈
(1)读词:荒芜、忐忑不安、安然无恙、郑重其事、将信将疑、一声不吭
(2)接龙读文,随时正音
(3)交流思考题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
1、轻声读文,什么叫“将信将疑”?
文中对什么“将信将疑”?
2、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做分类反馈。
3、小结:我们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方面进行提问。
四、精读课文,明白事理
1、轻声读文,思考:
“我”对打碗碗花的认识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前后不一样?
2、教师适当归纳。
板书:好奇、有趣-----神秘-----美丽、可爱
3、导学生读好有关语句
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
(语速稍慢,语调柔和,读出花的美丽。)
“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它,它就叫谁打破饭碗。”
(语速稍快,读出警告的语气。)
第六节,通过读,理解我心情的变化。
板书:一声不吭、忐忑不安
查字典:理解“忐忑不安”
五、总结课文,质疑释疑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问题?
4、摘录描写心情的词语。
29.爱写诗的小螃蟹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本课10个词语。
2.学习提出问题:读句子提问。
3通过学习,懂得;只要是对的,就要坚持去做,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想像:小螃蟹怎么写诗?它可能写了些什么?
3.因为诗,小螃蟹哭了,哭了两回。怎么回事亮?
4.学生自己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哭。
二、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边读边做记号,标出有疑惑的内容,并把问题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解决一部分问题。
三、读课文,看句子,提问题。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边读边做记号,标出有疑惑的内容,并把问题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解决一部分问题。
4.在初步释疑以后,教师出示句子:“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5.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螃蟹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哭的?第一次为什么是伤心的哭?第二次为什么是开心的哭?( 想像风儿吹没了诗,海龟抹平了诗,海浪冲刷诗的情景。)(体会小螃蟹的真诚和坚毅、伤心)
6.说话训练:小螃蟹哭了,是因为……
四、这首短诗给人的启迪:
引导孩子们前后对照:寄以希望并真诚邀请的风儿、海龟、海浪,对它的热情漠然视之;白头翁却是它的知音。 30.最后的玉米
[NextPage]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
2、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句子和原因;
3、懂得认识自己,认识自身的价值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玉米是丰收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玉米的寓言故事。
2、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这颗玉米长的怎样?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出示§8
2、这颗最好的玉米一心想要被收获,它的经历怎样呢?出示§1-6,分角色读
3、7-8,师生配合读。理解“心灰意冷”、“一无是处” 自由读
4、 示§9自由读 淋雨 抱怨 腐烂 烧烤
5、出示§10~13
最后玉米获得的最高荣誉是什么?学习“荣誉”
为什么玉米作为种子是最高荣誉?
玉米感激地说——(引读13节)
6、课文,选寓意,说理由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
最困难之时,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是,你也要坚定沉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达到彼岸。
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
三、 课文总结
1、复习生字。
2、 齐读课文。
31.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6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学生尝试从某个角度提问。
4、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掌声”的魅力,激发同学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出示:31 掌声
2、围绕课题提问:
课文写了几次掌声?
掌声送给谁?
为什么送给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接龙读文,随时正音
3、读词:残疾、轮流、骤然、眼眶、情绪、寂寞
4、分析字形:骤
5、简要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
1、反复读文,想想你有什么问题?
2、大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在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提问的?
3、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做出相应的反应。
不需做答的;即刻回答的;可讨论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小组读文。
2、谈论:小君前后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改变了她?
3、交流归纳
4、划出描写掌声的语句。
5、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师的一角。
那次演讲以后,小君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开始和同学交谈、游戏,不再那么寂寞。
不知是谁带的头,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君的眼眶红了。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
6、分角色读“掌声”和“小君表现” (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到掌声给小君带来的变化。)
[NextPage]
五、总结全文,明白事理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提供名言: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
3、自读名言
4、摘抄名言
5、推荐课外读物
32.我是苹果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积累词语11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能仿照课文的样子,编几句小诗。
4、告诉学生给予别人希望与热情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
一、出示苹果,谈话引入
1、出示苹果,看到这只红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32、我是苹果
3、朗读第一节:我是苹果 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1、我是一只苹果,我给予别人欢乐、甜蜜,请听我的表白。听课文录音。
2、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常规预习。
(2)反馈:重点学习:饥 还有哪些字带有“饣”?馆、饭、饮、饿……
三、学习诗歌
1、抽生分节朗读课文,思考:小苹果向大家说了些什么?
2、从2或4节中,选你最想读的一节,把它读好。
3、抽生读,评议。
4、指导朗读课文1、3、5节
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注意三节语气的起伏变化,语速。)
5、多种形式朗读全文 师生配合,生生配合。
6、试背全文
四、仿照课文,编几句小诗。
1、给予别人希望、快乐是一种美德,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像苹果这样给人热情?
2、照样子,编几句小诗。
五、复习巩固
33.薄荷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边读课文边划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5.体会桃花为他人着想,不记报酬,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以及路人的诚信。
教学重点:
1.积累13个词语和1句句子。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2 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薄荷茶?
2)谁做的薄荷茶?为什么要做薄荷茶?
3)薄荷茶引出一个怎样的故事?
4)薄荷茶好喝吗?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不少问题,你们都很善于发现问题,我们不仅要学会提出问题,更要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上问题。
2.运用课文中的语句交流,解决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1)什么是薄荷茶?
2)谁做的薄荷茶?为什么要做薄荷茶?
3)薄荷茶引出一个怎样的故事?
[NextPage]
4)薄荷茶好喝吗?
3.这是一个打动人心的小故事,故事情节为什么能顺利展开呢?
因为作者抓住了一条线索,着重描写了桃花的心理,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桃花的心理。
再想一想,体会体会,你感到桃花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讨论,读一读文章,划一划句子,想一想,体会。交流。
1)桃花真想自己来摆个水摊,不为赚钱,只是让路人解渴。
2)桃花心里甜滋滋的,有这薄荷茶,有这小瓷碗,还用谁打招呼吗?
3)这些人啊,也真是……
4.文章抓住了桃花的心理描写,讲述了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那么除了描写桃花的心理,作者还写到了什么呢?
1)写到公路边的风景,交代事情的起因。
女生读。
2)写到了桃花是怎么做的。
男生读一读。
挑选一句你喜欢的背一背。 再读全文。
三、说一说。
如果你是大热天里的一个过路人,看到了桃花的薄荷茶摊,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讨论。
语文快乐宫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分清多音字。
2、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
3、复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4、学习写几句连贯的话。
5、熟记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6、学习在田字格和方格子里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出示六组字和音
2、学生自由拼读音节
3、在正确音节后的括号里打(∨)
4、交流、齐读
二、排列句子
1、学生自由读5句句子,要求能看懂每句话的意思。
2、思考哪句是先发生的,哪是后发生的。
(可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之间的联系,如“果然”一词。)
3、学生整理句子成段。
4、连起来读一读。
5、师小结: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学生自由读短文,标上小节号。
2、师:你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吗?
3、学生自读短文并提出问题。
4、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讨论。
(讨论中找到并划出有关语句)
5、大组交流讨论
6、出示短文后的两个问题并讨论解决
7、齐读短文
四、看图写一段话
1、学生仔细看图片,要求看清:在哪里?有谁?
2、把两幅图连起来想象: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后来怎样?
3、同桌之间交流
4、集体点评、教师指导修改
5、把一段话写在书上
五、积累名言
1、生自由轻读名言,想一想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齐读名言,师作适当解释。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晕、蕉”,说说它们的结构。
2、出示田字格和方格中的“晕、蕉”,要求看清上中下三部分在其中的位置。学生书写
34.聪明的牧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4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
4、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尝试学习发问。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后)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能尝试学习发问。(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出示课题:34 聪明的牧童
2、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名字叫《聪明的牧童》(生齐读),听听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生字
[NextPage]
1、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A、拼读生字,在田字格中自测。
B、读词语,理解带点词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2、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生交流引出句子“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1)指导朗读。(2)用“无论……都……“的句式练习说话。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节。
1、范读第2节,听清国王问了哪三个问题?牧童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2、自由读第2节,把国王问的三个问题和牧童的三次回答划出来,并读一读。
3、分角色读国王和牧童的对话,体会牧童的聪明表现在何处?
4、出示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多读几遍,想一想,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回答?
三、实践运用
1、抽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抄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1、看录象《阿凡提智斗巴依》,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回答巴依老爷提出的问题?
天有多大?阿凡提骑的毛驴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阿凡提用智慧战胜了巴依。
2、你能否试着提几个类似的问题,考考小伙伴呢?
例如: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棵大树有多少片叶子?大海中有多少条鱼?空气有多重?
“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3、每人发一颗智慧种子,请每位学生在智慧种子上提一个问题,评选出最佳,并颁发“善问“之星。
35.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后)
2、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明白曹冲称象办法的基础上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出示:曹冲 有谁能介绍一下曹冲?
2、 师介绍曹操其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小时候的一件事。
3、 出示课题:35 称象
4、读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自学反馈:
1)出示词语:官员 议论 秤杆 宰 船舷 注意“船舷”的读音。查字典理解“秤杆”。
2)齐读,开火车读。
(二)再读课文,深入了解。
1、为什么要称象呢? 出示有关语句,读好疑问句。
2、可是在古代大磅秤还未发明,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怎么办?
课文中有哪些人在称象?
他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曹操为什么只摇头?
当曹操看了曹冲的办法后是点头微笑,为什么呢?
3、重点学习第4节。
(1)默读第四节,想一想曹冲的称象办法是什么?
(2)称象的步骤你了解了吗?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曹操看到曹冲的称象办法是微笑点头呢?
三、实践运用
1、认读生字
2、积累词语
3、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儿童的故事?
在小组里交流。
36.徐童保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NextPage]
2、明白徐童保树的方法。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 。(后)
能正确朗读课文,明白徐童保树所用的办法,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他人。(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介绍徐童,引出课文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课题:39 徐童保树
3、读了课题以后有何疑问?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课文,学习字词。
2、自学交流。
1)读词语。
2)查字典解释“庭院”
3)注意“槐”的读音。
(二)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老先生为何要砍掉庭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1)文中介绍了这棵大槐树,找到相关语句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2)出示字谜: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利。
3)指导朗读。
2、徐童觉得老先生太可笑了,你看他用什么办法来保树的?
1)出示字谜: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利。
2)指导朗读。
3、读好单引号的句子。
4、分角色读,加上提示语,完整读。
5、你认为徐童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徐童,你会怎么办?
6、你还有什么疑问?交流。
三、实践运用
1、形近字组词
昌( ) 邀( ) 囚( )
冒( ) 激( ) 因( )
2、积累词语
四、拓展延伸
1、课本剧表演。
2、编一编字谜猜一猜。
37.找骆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思考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和伙伴们扮角色演一演。
4、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思考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后)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商人按照老人的指点,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的原因。(中)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出示课题: 找骆驼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找骆驼?怎样找骆驼?结果怎样?
二、主动探究
(一)学习生字,初步了解。
1、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查字典理解:忿忿 笔画指导:齿 用自己的话理解“跛”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带着疑问,学习课文。
重点学习课文第十节。
1、默读课文第十节,思考:老人“看见”些什么现象?
板书:路上的脚印
路上的蜜和米 观察力强
路旁的树叶
小结:这些现象不被常人注意,老人却全看在眼里,可见老人的观察力强。
2、老人从这些现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板书:右脚跛
驮着蜜和米 善于分析推理
缺了一颗牙
3、你知道老人在得出结论时是“怎样想”的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指导朗读。
1)商人由着急到忿忿的语气变化。
2)老人不紧不慢的语气。
5、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三、巩固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课本剧表演:找骆驼
[NextPage]
38.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3个,积累句子1句。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3、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4、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朗读课文。
2、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后)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播放音乐《告别交响曲》。
随机出示:舒缓 美妙绝伦 凄婉
2、这首曲子的作曲是谁,介绍海顿。
3、这首曲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
4、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齐读课题。
查字典理解“优雅”
“请假条”上为何加上双引号?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其他字词。
1、快速阅读,自己解决字词。
2、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聘
(二)精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学生交流。
1)介绍奥地利及圣诞节。
2)你知道这张请假条指的是什么?板书:《告别交响曲》
3、重点学习第五节。
1)师再播放乐曲,学生默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2)体会其中形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三)学会质疑。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2、同学讨论。
3、解决问题。
三、实践运用
1、加部首组词
巨( )( ) 爵( )( ) 虫( )( )
2、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音乐家的小故事?说一个给你的伙伴听听。
39.狮子和山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1个,积累句子1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讲故事,提出疑问,讨论疑问。
4、了解山羊凭借勇敢、机智保护了自己。激发学生临危不乱、勇敢机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提出疑问,讨论疑问。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继续学习提问。(后)
2、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讨论疑问。激发学生临危不乱、勇敢机智。(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出示: 狮子和山羊
我们印象中的狮子和山羊是怎样的?板书:勇猛 胆小
2、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只不同寻常的山羊。
3、补齐课题:40狮子和山羊 齐读课题。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反馈:
1)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问题?
4)学生交流问题。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为什么一直勇猛的狮子会被一只老山羊吓坏?
1)默读课文第一——第六小节。
2)找出说明山羊聪明、勇敢的句子。
3)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体会老山羊的勇敢和聪明。
3、一只聪明的豺狗为什么最后被狮子吃掉了呢?
1)再读课文第七——第十二小节。
2)为什么说豺狗很聪明?读好这些句子。
3)为什么最后山羊能脱离危险?
4、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山羊? 板书: 勇敢 聪明 机智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运用
1、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四、拓展延伸
我们读过不少与羊有关的故事,说说那些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交流一下。
语文快乐宫6
[NextPage]
教学目标:
1.猜谜形式复习巩固本单元新词4个。
2.看图选词填空形式积累词语。
3.学习歇后语,选择背诵。
4.阅读小诗,尝试提出问题续编小诗。
5.熟记名言3句。
6.学习“旭”和“邀”等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把谜底写在括号里。
1、出示谜语:甜酒一半——( ) 左手拿丸子——( )
想了一个月——( ) 说的在左,跪的在右——( )
2、指名读谜面
3、学生根据谜面猜字谜,谜底分别是:酣(活、泔)、执、腮、诡
二、看图选词填空
1、出示:耳 腮 手 脚 头 脑
2、指名读
3、齐读,想一想:这些字都是关于什么的?
4、出示:摇( )晃( )
抓( )挠( )
指( )划( )
5、看图选字填空
6、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词吗?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歇后语用直线连一连,选你喜欢的背一背。
1、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自由读四句歇后语,用直线连起来。
投石下水——试试深浅。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选你喜欢的歇后语背一背。
4、你还能说几句歇后语吗?
四、阅读小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1、自由读小诗,想想这首小诗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
3、齐读,板书: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师:你是不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快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也来编一首小诗吧。
5、学生动笔写小诗
五、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想想这三句名言都是讲什么的?
2、指名读
3、齐读
4、理解名言的意思
五、写字
1、师:“旭”、“邀”书写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里外两部分必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外有照应。
2、学生练习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