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在家也该是个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中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表现不一样,懂得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懂得做人要诚实、善良、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在思品课上,我们懂得了从小要爱劳动,有许多小朋友在学校里积极要求劳动,表现特别好,老师一直表扬你们是爱劳动的好孩子,那你们在家里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呢?
2、是呀,我们在家也该是个好孩子。
3、出示课题。(读)
4、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篇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读通课文,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l 说说读准字音、记住字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l 根据学生的交流。
l 老师重点指导:“刷、置”是翘舌音,“扶、搞”都是提手旁。
l 积累词语: 粉刷 鼻涕 叩门 布置 抽屉 地覆天翻
l 接龙读课文
3、质疑
4、合作小组讨论解决
5、交流讨论结果
三、 深入理解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思考:
哪些句子是描写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哪些句子是描写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2、交流
3、男女生对比读。
4、想想说说他在学校和家里分别怎样的孩子?
5、交流
6、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只有在学校和家里表现一样出色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读)
四、 巩固所学
1、齐读课文
2、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3、指导书写:置、屉
五、 扩展
请小朋友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交流,能仿照课文再写几句诗吗?
18.做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朗读“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现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品质。
[NextPage]
教学过程:
一、解释出示课题
1、出示:做人 解释:做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8 做人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缓缓 词语 奥莉娅 莉达 灌木丛
(2)各种形式读词。
(3)组词:缓( )暖( )
(4)重点指导:灌
(5)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篇 为什么要说“谢谢”?
1、学习课文,同桌分角色读。
2、当爷爷喝了小河水后,谢谢小河时,小男孩是怎样问的呢?
出示:第四节。
注意提示语在中间时的标点,指导朗读。
3、爷爷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4、爷爷说:“好好想一想,谁需要这个词?”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5、小男孩沉思起来,他在想什么?
齐读最后一节,理解其含义。
6、再读全文,想一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做人应该讲道理。齐读。
(二)学习第二篇 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1、出示:小夜莺 介绍这种小动物。
2、你们听,小夜莺唱起了美妙的歌来,奥莉娅和莉达沉醉在这歌声中,读好课文第二节。
3、当奥莉娅和莉达准备离开树林时,她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找到她们的各自表现读一读。你喜欢谁,为什么?
4、奥莉娅很奇怪莉达“为什么要把垃圾带回去,把它们扔进灌木丛。要知道我们这是在树林,谁也看不见。”
5、你们能告诉奥莉娅,莉达为什么会这样做?
6、齐读最后一节。为什么莉达会“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你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奥莉娅为什么莉达为什么会这样做?
7、你又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做人应该讲卫生。
四、小品表演。 小组合作,选一个故事演一演。
1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会体会“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家中种花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学生介绍。(事媒体随即出示学生描述的花。)
3.师:这些美丽的花一定为你们的家带来了美的享受。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自己种的花都是给别人看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19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4.出示课题:1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做判断题。
(1)我曾在美国留学,多次对美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2)德国人把花都栽种在临界窗户的外面,许多窗户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
①审题。②用手势判断。③对有错的题进行修改。
[NextPage]
师:同学们听得又认真又仔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课文。打开书,自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小节号。
4.用手势交流。(课文分为4节。)
5.师(出示生字):课文有10个生字,请小组长带领自学,要求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小组自学。(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粱:木字底,不是米字底。
莞:莞是多音字,有三种读音,课文中的读音为w6n,莞尔一笑的意思是形容微笑。
暇:日字旁,不是目字旁。
威:颇的意思是很、相当。
6.累积词语。
(1)出示: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2)师: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宇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3)任选一个或多个造句。(造出一句句子,多媒体显示一朵美丽的花。)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1)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那么多美丽的花,你们喜欢吗?(2)师:(出示句子:爱美大概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吧。)说说你对这句句子的理解。(3)各抒己见。
2.学习第2、3小节。
(1)师:每个人都热爱、欣赏美好的事物,那么德国人是怎么做的呢?
自由读第2、3小节,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想像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讨沦交流。(3)出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也看别人的花。(4)讨论:你对这句句子有什么体会?(5)小结;把美好的事物与别人一起分享,休会得到更多。
3.齐读第1—3小节。
4.多媒体播放,学习第4小节。
(1)师:今天作者再一次来到德国,德国有了许多变化,但美丽并没有改变。(2)教师朗读第4小节。(3)佩美丽指的东西很多,请大家观看录像,找一找。(录像:德国简介)(4)讨论交流。(5)师:正是有了那些人美心更美的人民,德国才变得更美。(6)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
四、创设情景,课外延伸。
1.师: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别人一同分享。我从家中带来了一张钢琴曲CD,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优美的音乐。多么令人陶醉啊!让我们拿起书,配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3.师:你们愿意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大家一起分享吗?精心策划个好点子,说给大家听。4.开展“大家分享美,生活更甜美”的讨论会。5.评出“金点子”。
六、 小结: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共同分享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语文快乐宫3
教学目标:
1.区别音近、形近字,学写上小下大的字。
2.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3.熟记3句名言结合短文理解诗歌的童思。
4.复习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用几句话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
第一题:音近、形近字比较组词。
1.先让学生自己完成。
2.再进行校对。
注意:在读音上要特别注童一些形近而音有区别的字。
学生在做的时候可以查学过的课文,也可以查阅字典。
第二题: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1.用三个不同事数的词语作例子。
2.学生认识表示同一个直思,可以有许多词语,包括字数不同的词语。
3.学生完成练习。
第三题:阅读理解。
1.学生先把短文读正确、初步理解意思。
2.看清后面练习的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再加以解答。
第一小题,解释两个叠词。
第二小题,指导学生弄懂诗歌的意思,再背诵诗歌。
第四题: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好品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五题:熟记名言。
三句名言都是关于做人的道理的。
第六题:写字
重点指导:学写上小下大的字。
20.宝镜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5.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词句
[NextPage]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的一摔,将它砸碎。
课题渗透:
6.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归纳:为什么称它宝镜?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即将 传递 抢夺(2)各种形式读词。(3)“将”是多音字,注意读音。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 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用简洁的语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2. 交流: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3. 再自读课文,结合下列填空题说说神奇宝贝的作用。 可以 ,有了它,你将 。
四、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 同桌分角色读读人物间的对话,想想为什么要叫它宝镜?
2.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3. 重点指导: 老婆婆见了我又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1)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代词:“这、那”,分别指什么?
(2) 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3) 出示2-5小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 分组读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5. “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划出。
(1) 出示句子: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2) 学习生字:“摔、砸”。指导“摔”的书写。
(3) 朗读句子。
(4) 读句质疑:为什么“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后来又为什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联系上下文理解归纳:宝镜毕竟是稀世之宝,所以“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但宝镜的存在只会祸害他的主人,所以“我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五、小结课文。
1. 齐读课文,读好对话。
2. 听记: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六、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与伙伴交流。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积累7个词语。
2、能正确抄写一句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介高尔基
2.出示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读句: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 自由通读课文,想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2) 读课后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 读词:矍头、姹紫嫣红、寄信、探望、休养、脸庞
(2) 解释:矍头
(3) 重点指导书写:嫣,并理解“姹紫嫣红”
(4) 开火车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5) 用一、二句话,说说父子间发生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NextPage]
1、高尔基在给儿子信中谈到:
出示句子:要知道,“给”永远比“拿”快乐……
请你自读2、3、4节,找找他儿子给予人们什么?
2、交流出示重点语句,并指导朗读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小蜜蜂。
采用多种方式,读好第2句
3、引读7、8、9节
儿子离开了身边,但见花见人,高尔基心想……他告诉儿子……到了那时候……要知道……
四、讨论明理,学习名言
1、小组讨论
要求: (1)读好7、8、9节
(2)“给”、“拿”是什么意思“
(3)“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样的说法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看法。
2.交流,小组派代表参加辩论会
3.学习名言:幸福越与人共享,他的价值越增加。
4、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快乐?
五、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
2.抄写句子: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小蜜蜂。
22.歌声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0个“触、隐、顿、浑、罩、抹、脆、内、增、添”;理解、积累词语“触礁、隐隐约约、断断续续、顿时、浑身、笼罩、抹、清脆、内心、增添”等词语;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浑、抹、内、增、添”5个汉字,并能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有意识记忆这些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能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能试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形象感知,根据要求将词组补充完整。
(1)播放不同旋律的歌曲。(教师可以课前有所准备)
(2)你觉得这歌声怎么样的?请用“( )的歌声·的形式说一说。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美妙动听、高亢激昂、委婉深沉”等等。
2.揭示课题,反馈预习,启发导入。
(1)揭示课题。
(2)预习反馈,课文中的歌声是怎么样的?
(3)到底是谁在唱歌,在哪儿唱歌,今天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根据要求划句子,了解文中歌声的特点。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读文中的语句。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分小节交流朗读,并正音。
(1)注意生字的读音: “触、罩”翘舌音。
“脆、增”平舌音。
(2)借助生字“顿、浑”复习前鼻韵母“UN”。
3.根据问题,回答。
(1)是谁在唱歌,在哪儿唱歌? 板书: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 大海中
(2)怎么会在大海中唱歌呢?
小结引导:这位小姑娘乘坐的船触礁,船沉了,小姑娘和船上所有的入都落入了海中,这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呀!在冰冷的海水中,落水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救生船的到寒!
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入水中的这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唱起了歌,这歌声有什么特点?
4.快速读文,根据要求划句子。
(1)快速读课文,用“——”划出文中描写歌声的句子。
(2)交流句子,并正确朗读。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①正确朗读句子,注意“隐”前鼻音。
②交流朗读句子,并板书。 “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
①联系句子,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歌声是谁听到的?
因为歌声来自远处,马金纳离它很远,因此这歌声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
(3)引导。
虽然这歌声隐隐约约、断惭续续,但却绐马金纳和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三、再读课文,理解“是歌声救了大家”的含义。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分小组读课文,边读边思·歌声是怎样救了马金纳和人们的?”
(2)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加深理解。
(1)关注马金纳在听到歌声前后不同表现的句子。
①板书重点词语:筋疲力尽、没有力气游(绝望)。 浑身是劲 拼命游(充满了希望)
②想想说说,理解“绝望”。 “掉人海中的马金纳,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③想像说话,理解歌声垂如何拯救马金纳的。
[NextPage]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一听,心想——。想到这,他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2)理解歌声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想像说话:“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隐隐约约听到了歌声.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先生哆哆噱嗦地说:“ ”。于是,他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了。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完整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了大家的?
(1)同桌准备,完成填空。
“当马金纳筋疲力尽,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听到了 ,顿时感到 ,于是他奋力 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那激昂、断断续续的歌声传到更远的地方,过了一会儿,终于 所有朝歌声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
4.小结:船触礁了,沉没了,乘客们都掉入了冰冷的大梅。在等待救生船来到的过程中,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她的歌声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为救生船指明了援救的方向,是歌声救了大家。这是救命的歌声。
三、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正确朗读词语。
2.书写汉字,注章笔顾。 “抹”注意部件中两横长短的变化。“增”注意右上部分的笔顺。
“添”注意右上部分是“天”字.右下部分为两点。
四、语言实践。
1.课文告诉我们歌声可以教人,歌声还能给人们什么帮助?
2.交流
23.芭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尝试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解决。
4、通过学习明白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23、芭蕉花
1、读题
2、简介芭蕉花
3、文中是怎样介绍芭蕉花,请学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
4、出示: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个别读,抽生读,齐读。 分析字形:栽,并正音。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学课文
1、轻声读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想想围绕芭蕉花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反馈
(1)读词:衣袖、大概、搁好、掐下
(2)各种形式读词
(3)分析字形:袖
(二)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文,用“~~”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交流:说明自己划出的是什么词或句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教师做出相应反馈,选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抓重点句:“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展开学习。
2、小组学习:“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
“我”为什么不明白,想不通?
3、大组交流,指导朗读有关语句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读出母亲的生气与伤心)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狠狠需重读)
4、齐读第1、2节,理解“我”摘花是源于对母亲的关心
四、语言实践
1、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
2、小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
五、复习巩固
1、分组接龙读文
[NextPage]
2、指导书写:栽
24.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将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过程:
一、话引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出示课题:寓言二则
二、学习第一则:自相矛盾
1、读题:自相矛盾
2、看图,指出矛、盾,轻声读文,找找这人是怎么夸口矛与盾的?
3、指导朗读这人夸口的话。
“我的矛锐利的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的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板书:矛-----锐利 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盾-----坚固 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4、理解“锐利”的意思。
读准“戳”的音,并做做动作。
5、表演读
6、 想想:什么叫自相矛盾?
7、小结: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第二则:掩耳盗铃
1、读题:掩耳盗铃
2、做做:掩耳的动作
3、自由读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找找写哪人想法的句子,想想错在哪里?
5、小结: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四、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摘抄所学的寓意。
五、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5.小毛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13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第1、7节。
3、巩固复习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按其自己的规律发展,从小学习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播放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整个过程的记录片。
2、揭示课题:25 小毛虫
3、齐读课题。
4、文章的作者是达 芬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自学字词。
2、小毛虫的生长过程。
3、自学反馈:
1)读词:欢歌曼舞 抛弃 挪动 笨拙 周游 悲观失望 纤细
尽心竭力 期限 与世隔绝 时辰 绒毛 雾霭
2)查字典:笨拙 竭力 时辰 雾霭
4、接龙读课文,随时正音。
[NextPage]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1、自由读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划出有关语句,说出你的理由。
2、交流。
3、出示有关语句。
1)板书:可怜
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指导朗读。
而其他昆虫呢?
师生配合读。试背。
2)板书:笨拙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指导朗读。
3)板书: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小毛虫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再读课文3~6小节,思考。
4、小毛虫变了,变成了一只花蝴蝶。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找到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
四、巩固复习。
1、读词、读句。
2、试背第1、6节。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26.夏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验夏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夏天的美丽,并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季节。
分层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后)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夏天的美丽,并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季节。(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出示课题 26夏天
2、齐读课题、简介作者
作者:圣野——著名儿童文学家。
3、谈话:说说你喜欢夏天的理由。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教师及时纠正读音。
(二)再读课文。
1、边读边思考:
1)夏天出现在了哪些地方?
2)夏天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怎样描绘夏天的?
2、学生交流,反馈。 板书:树 葡萄架 墙
活泼 勤劳
3、选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齐读。
5、背诵课文。
1)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背。
三、实践运用
1、读词、读句。 2、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仿写儿歌
[NextPage]
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喜欢夏天的理由,现在能不能按课文的样子,你也来写一篇有关夏天的儿歌呢?
语文快乐宫4
教学目标:
1.了解隔音符号的作用。
2.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有关词语。
3.独立阅读短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熟记名言,积累语文材料。
5.学写留言条。
6.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拼读下面的词语,认识隔音符号。
1.出示:pí’ 皮ǎo袄 wù’ 雾ǎi霭 tú’ 图àn案 mù’ 木ǒu偶 míng’名é额
仔细观察,这里的拼音与以前学的拼音有什么不一样的? (这个逗号叫做隔音符号。)
2.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隔音符号呢?
3.出示:xiou lian ou jian bao xiong e 仔细想想哪些音节后面需要加隔音符号?
二、下面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请你来为它们找朋友,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1.读读左半边的成语。
2.自己动脑筋把解释与成语连起来。
3.游戏反馈:
三、阅读短文
1.轻声读短文,把短文读通顺。
2.小组先讨论再交流
1)猪八戒是《 》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师傅是( ),他大师兄叫( )。
2)文中弼马温就是( ),他也叫( ),他原来是花果山上的( )。
3)你喜欢猪八戒吗?为什么?
3.评价
四、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
2.师:这些名言都是激励人们和书交朋友的,告诫人们知识的海洋大无边际,只有永不满足、好学不倦才能推陈出新。
3.齐读
4.挑选你喜欢的名言读
五、学写留言条
1.出示例文:读一读
2.师:这就是留言条。想想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别人写留言条?(留言条是人们用来告诉、提醒别人做某件事或不要忘记什么事情。)
3.再读留言条,想想写留言条时要注意什么?(留言条是写给谁的,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一定要写清楚。留言条的内容要简短,把主要意思写清楚就可以了。)
4.创设情景:你把三本童话书还给老师时,他不在,请你给王老师写一张留言条。
5.学生独立完成留言条。
6. 讲评
7. 创设情景:小红要到少年宫去参加活动,他给妈写了一张留言条,要妈妈别等他吃饭。学生练习。
27.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10个。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人手。
4.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蚕豆和西瓜的种子)谈话,引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2.板书课题,读题——31、一颗希望的种子
悬疑: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课文,及时纠错。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思考:读了课文,你想探究哪些什么问题?
(4)学生交流问题(老师根据具体问题,相机组织教学),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有利于把学习引向深入的问题。
如:①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撮到地里?
②课文中“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同时告诉学生:提问可以从词语、句子、课文内容等方面人手。
三、细读课文
从播种到长出大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呢’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划出表示“我”播下西瓜种子后想收获西瓜的迫切心情的词句。
2.自由交流: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表达不同想法或困惑。
教师相机诱导,指导朗读。 ]
(1)“那个下午,我不知……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襄现一心盼望快点飞出西瓜而不怕辛苦的心情。)
(2)干了半天,……还得等多久”(由于满怀期待,却未看到长西瓜,所以失望,却又不甘心。) 理解“泄气”。
(3)“第二天早晨……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地西瓜”(表现了日思夜想,终于有所获后的喜出望外)。
[NextPage]
3.说话练习:
(1)当我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会兴奋地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又会怎么对待我?
(2)学生交流。
(3)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和爷爷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4)先小组讨沦,再交流发言。
四、总结全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生字新词。
3. 听写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