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歌声隐隐约约、断惭续续,但却绐马金纳和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三、再读课文,理解“是歌声救了大家”的含义。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分小组读课文,边读边思·歌声是怎样救了马金纳和人们的?”
(2)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加深理解。
(1)关注马金纳在听到歌声前后不同表现的句子。
①板书重点词语:筋疲力尽、没有力气游(绝望)。 浑身是劲 拼命游(充满了希望)
②想想说说,理解“绝望”。 “掉人海中的马金纳,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③想像说话,理解歌声垂如何拯救马金纳的。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一听,心想——。想到这,他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2)理解歌声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想像说话:“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隐隐约约听到了歌声.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先生哆哆噱嗦地说:“ ”。于是,他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了。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完整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了大家的?
(1)同桌准备,完成填空。
“当马金纳筋疲力尽,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听到了 ,顿时感到 ,于是他奋力 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那激昂、断断续续的歌声传到更远的地方,过了一会儿,终于 所有朝歌声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
4.小结:船触礁了,沉没了,乘客们都掉入了冰冷的大梅。在等待救生船来到的过程中,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她的歌声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为救生船指明了援救的方向,是歌声救了大家。这是救命的歌声。
三、巩固字词。
1.出示词语卡片,正确朗读词语。
2.书写汉字,注章笔顾。 “抹”注意部件中两横长短的变化。“增”注意右上部分的笔顺。
“添”注意右上部分是“天”字.右下部分为两点。
四、语言实践。
1.课文告诉我们歌声可以教人,歌声还能给人们什么帮助?
2.交流
教学随笔:
23.芭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尝试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解决。
4、通过学习明白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23、芭蕉花
1、读题
2、简介芭蕉花
3、文中是怎样介绍芭蕉花,请学生默读找出有关句子。
4、出示:
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
个别读,抽生读,齐读。 分析字形:栽,并正音。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学课文
1、轻声读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想想围绕芭蕉花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反馈
(1)读词:衣袖、大概、搁好、掐下
(2)各种形式读词
(3)分析字形:袖
(二)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文,用“~~”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交流:说明自己划出的是什么词或句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教师做出相应反馈,选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抓重点句:“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展开学习。
2、小组学习:“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
“我”为什么不明白,想不通?
3、大组交流,指导朗读有关语句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唉!我生下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读出母亲的生气与伤心)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狠狠需重读)
4、齐读第1、2节,理解“我”摘花是源于对母亲的关心
四、语言实践
1、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
2、小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
五、复习巩固
1、分组接龙读文
2、指导书写:栽
教学随笔:
24.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将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过程:
一、话引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