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扣图识字。看图会意识字中的一部分生字有与之相配的单幅图。例如教学“识字7”时,可让学生对照“大门里有个孩子竖着耳朵听声音”这幅图识记“闻”,既使学生对“闻”的字形结构了然于心,也知道了“闻”的意思是“听”。再如“识字3”中,学生联系那幅“挂得不正的画”和另一幅图中画斜了的桌子腿,就知道“歪”的写法和意思了。教这一课的“灶”时,可以让学生看那幅“锅灶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灶)它有什么用处?(生火做饭)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会明白,“灶”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加“土”了。
3赏图诵读。在读词串时,如果把一个个词语孤立开来读,就破坏了词串的整体意境,听来干巴巴的索然无味。教学时,可先借助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产生情感的共鸣,为诵读定下情感的基调。如教学“识字6”,学生看了“草原奔马图”,就可以想象“(骏马)在(秋风)萧瑟的(塞北)奔驰”这样具体的情境,用有力而稍显凝重的语气读好“骏马秋风塞北”,而不是毫无表情的呆读、枯读了。同样,学生还可以凭借课文中的“水乡杏花图”,把“杏花春雨江南”想象成“(杏花)沐浴着(春雨),(江南)多美啊!”这样的画面,轻快、舒缓地读出来。此外,在看图会意识字和形声字归类识字教学中,凭借情境图也可以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把韵文、小诗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诗的韵味。
说到词串识字,我想重点谈一谈:所谓“词串识字”是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如,“识字1”(金秋 烟波 水乡/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 归舟 渔歌/枫叶 灯火 月光)围绕“金秋”介绍了秋天的景物。这样安排目的有四:一是让学生在韵语中识字,便于记忆;二是通过词语与插图匹配,帮助学生认识秋天的事物;三是让儿童诵读,就像在诵读一首小诗(读《金秋》好似在读马致远的《秋思》),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一幅生动可感的秋景图;四是“积词成句,积句成章”,为阅读做铺垫。词与词之间留有空白,学生朗读时,把一个个各具意义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结合的可能加以联属或预测,形成整体快读的能力。在教学时要突出它的几项功能:⑴ 借助拼音识字,进一步熟化拼读技能。 ⑵ 借助插图识字,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如:“识字5”对“蟒蛇 蚂蚁 刺猬”冬眠的了解。 ⑶ 借助语境识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识字1”中的“烟波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来理解。 ⑷ 探究汉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如:“识字1”中的“芦苇 菱藕 荷塘”前五个字都是草字头?“烟”和“灯”为什么都是火字旁?
(二)区分难易轻重。
就字的音、形、义而言,孰难孰易总是相对的。不同识字课中的难易内容也各有侧重。“词串识字”中每个生字都具有意义的关联,而在字形结构上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教学的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而“看图会意识字”因为有示意图,“形声字会意识字”一般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几个字,都减少了字形识记的难度。如“识字8”中,学会了“包”,根据“泡”和“饱”的偏旁,就能很快地据义区分这两个字的写法了。对于我们吴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可能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边音、鼻音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确定重难点时所应考虑并要着力解决的。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还要关注学生基础。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语文的渠道也是相当宽广的,教师要相信一部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新课前,可以问问学生:生字中你课前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等等。这样做,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状况摸了底,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避免了在课堂上做重复耗时的事,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同时,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更加自觉、自愿、自主地识写汉字。
在识字中注意“以熟带新”,能化解教学的难点。有些生字中的部件已是学生熟悉的了,如“识字3”中的“歪”(不、正均是熟字),再如“识字5”中的“梅”(木、每也都学过)。识写这一类字只要稍加点拨,注意结构的变化就可以了。当然,要提示学生注意的是:有些独体字作为偏旁时,某些笔画须发生变化,如“识字1”中的“歌”(哥),“识字5”中的“梅”(木),“识字6”中的“骏”(马),等等。
(三)把握构字规律。
看图会意识字揭示了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识记。占汉字绝大部分的形声字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识字4”中“猫 描 锚 喵 瞄”这几个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声旁“苗”,根据不同的形旁,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字义并区别运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看看偏旁就知道”是学习形声字的好方法。不过,也要提醒学生不能犯“字读半边”的错误。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并不能完全表示整个字的读音,有的只是韵母相同,声母、声调并不同,如“猫”、“泡”;有的甚至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如“铁”,这是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四)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1)数一数: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2)比一比: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3)分一分: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4)编一编: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l”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5)问一问: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
(五)优化练写过程
在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大体循着“观察范字一尝试描仿一反馈评议一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观察范字”即默记书后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字的笔顺和主要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不必对每个字的每一笔都逐一分析。例如:“识字3”中的“尖”,观察字形时主要应注意“上下结构”、“上部紧窄,下部舒展”、“竖不带钩”这些要点;对“识字5”中的“滑”则要注意“左窄右宽”;而“识字7”中的“耳”,重点应注意的是“横距相等”的书写要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可适当组织小组或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尝试描仿”就是让学生以观察所得为指导,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影。针对一些汉字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边描仿边说笔顺和书写要领,如学写“识字2”中的“州”,可以这样边描边说:“州”字有6笔,从左向右写;三点不相同,方向有变化;中间一竖短,右边竖最长。“反馈评议”是指师生对照课本中的范宇对描仿情况进行评议。评议写字有直观性的要求,有条件的班级可用投影放大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写的字,甚至书写的动态过程,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知道,怎样的字才好,字怎样写才好。“临写巩固”是学生自主动笔的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堂课书写训练的“终结”。因为写字是一个复杂的手脑并用的心智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要循环往复地进行“观察一尝试一评议一巩固”的训练。因此,学生临写时教师仍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评析。也要注意展示那些写得好的字,用身边的“范字”激励、规范全班。
随课文识字的主要途径是寓识于读,让学生借助课文这种最常用、最规范的语言环境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课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的程序一般这样安排:在初读课文时正音;在熟读感悟中理解生字词的意义;最后自主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如教学《英英学古诗》一课,在导入新课后,可先让学生听范读,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再指导学生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自读课文。组织反馈时,可集中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检查字音。正音的重点应是学生容易认错的那些字:“背”是多音字;“英、静”是后鼻音,不能读前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翘舌音;“思”也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平舌音;还要注意“层”读平舌音。最后可以按平舌音、翘舌音、后鼻音将生字归类,集中读一读。对字义的理解,则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语言环境,在读中感悟。在指导书写时,“英、教、静”要认真指导按笔顺描红,“英”的一撇上要出头,“诗”的第二横要写得长一些,“静”要注意偏旁“青”的变化,上面第三横要短,下面“月”的撇要写成竖,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