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陪读 陪读容易让孩子产生时间依赖性,家长在与不在会有很大反差,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2、不要“有问即答”或“有问必答” 容易使孩子产生思维惰性。孩子学习中碰到问题,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从中发现孩子的难点,加以启发,尽量让孩子自己寻求最后答案,品尝成功的快乐。随着年级的增高,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不要占用孩子娱乐的时间 要给孩子提供和小朋友交友和游戏的时间,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不要再布置额外作业,把时间还给孩子,防止养成拖时间、低效率的坏习惯。 4、不要事事替孩子出头 容易使孩子形成性格偏差:行为张扬、性情暴躁、有恃无恐或懦弱胆小、性格内向、缺少朋友。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面对小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小摩擦,宽容他人。建议家长最好每天抽出半小时时间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的放矢进行指导。无论孩子之间发生什么,切忌直接指责、恐吓别的孩子,应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5、不要打骂孩子 容易使孩子养成撒谎的坏习惯和暴力倾向。
如果家长信奉“不打不成材”,孩子常常会下意识地用撒谎来“保护”自己。性情急躁的家长往往会培养出慢性子的孩子,因为经常不断的催促和责备会使孩子变得麻木,从而对家长的话听而不闻,自行其事。 6、要定期与班主任和老师交流 孩子在学校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家长定期与教师交流,便于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生活;也可以把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难于解决的问题(如:挑食等)通过教师帮助教育得以改正。一般低年级的孩子每月联系两次即可。 7、要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缺点 一般情况下孩子与同龄人相处中展现出来的是比较真实自然的自我,家长要注意听取教师们的评价,客观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切忌护短。极个别孩子会在家庭和学校不同的环境下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如:家庭中的极为老实听话的孩子,在学校却脾气暴躁。究其原因,往往家教过严所致。孩子也有他那个年龄所特有的烦恼,也要有发泄的渠道,所以家庭教育要以疏导为主。 8、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 孩子也会钻空子,寻求同盟者。如果父母、祖父母之间教育观念不同,应私下沟通,不要一个教育,一个护短,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就事论事,不要经常翻老帐,不要经常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更不要经常否定孩子,否则孩子在无力改变过去的阴影笼罩下,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给孩子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并动态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