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节选自温斯顿•丘吉尔:我的早年生活) 1、举例分析这段传记的语言特色。 答:这段自传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轻松的调侃和自嘲。例如“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作者通过对照,显得滑稽可笑。又如“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十分幽默。再如“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作者用委婉的方式写出他倒数第一的事实,让人忍俊不禁。 2、结合选段的叙述,试分析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 答:丘吉尔轻松调侃的叙述,在好笑之余又引人深思,从中可以体会出丘吉尔对那种教育方式的否定。一个拉丁文和数学很差的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只是他的兴趣可能在历史、诗歌和写作方面。如威尔登校长那样宽容地对待他们,他们将来也会有成就。丘吉尔对待过去的心态是坦然乐观的,这从文章的语言特色中能体会出来。 (三)如何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学会鉴别传记材料。传记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传记作者要通过对材料的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并有力地表现出来。在阅读时,要注意鉴别材料是否恰当,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充分表现传主的特点,从这些材料里面是否能得出令人认同的推理、判断或结论。 对传记传主作出评判。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在阅读中,可以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叙说的方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评论,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 这类题目通常是论述题。答题应像写作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次表明观点。 □例题导航:《干干净净的傅雷》 干干净净的傅雷 (刘永清)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 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返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绉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自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 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期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允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光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⒈ 作者从哪些方面认为傅雷是“干干净净”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⑴从“反党罪证无非是小镜子和旧画报”,“并非傅雷本人之物”上看出,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 ⑵傅雷妥善处理“房租”、“存单”、“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说明他在经济上是清白的。 ⑶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看出,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 ⒉结合作者观点, 请你对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加以评价。(9分) 答:赞同: ⑴选择自杀不愿苟且,体现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 。 ⑵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维护人格尊严。 ⑶传统文化影响选择“舍生取义”,追求人格完美。 不赞同:⑴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成就)。 ⑵读者和国家失去﹝损失﹞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⑶他的做法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 ⑷人生坎坷,坦然面对,不要太追求人格完美。 ⑸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 ◎考纲解读: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D” 传记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作者的观点 传主的观点 文中其他人的观点 ◎思路点拨: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 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 抓住成长因素 把握人生轨迹 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 抓住议论抒情 把握褒贬爱憎 ③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 感受传主人生得失 获得启示完善自我 ◎解题提示:①紧扣文本寻找关键词, ②评价文本观点要有理、有据、有序 六、【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06高考•上海) ①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有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不是极为罕见的。 ②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 在冰心的文学世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