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2)先约分,再相乘。
三、归纳
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习,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四、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
2、练习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
追问:能不能写 1/7╳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来列式。
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
4、练习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体会到“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追问: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练习八第4、5题:(教学方法同第3题)
6、机动补充:
(1) 直接说出得数
2/7╳4= 9/5╳5= 1/7╳7 =
20╳7/20 = 7/60╳30= 1/2╳5=
(2)小光写一个大字用3/4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写16个大字要用多少分钟?
(3)一辆汽车每分行驶7/6千米,平均每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第2题。
教学反思: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是从实际问题引出的,可我认为用以往学过的知识类推,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并结合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先是从整数加法过渡到整数乘法,再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在解题思路不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具体的探索中学生能独立尝试计算。我这种在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既检验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程度,同时使新内容的重难点很快得到了突破, 收效很大。
关于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回顾本节教学,我感到有不少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这里的“说”,指的是未能让学生充分说说每题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读题就显得不充分,分析问题时就不够仔细,容易形成思维定视!
二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不管是例题的教学,还是练习题,都有老师的具体指导,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的设计缺少一种由简到难,层层梯进的层次。安排的顺序不够讲究!
四老师的数学语言还不够准确!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初步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来解答一些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情况创设了男女生相比较的情景,从而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时让学生找到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单位“1”和数量关系。同时根据题意让学生动手画图,并请一学生上台示范讲解画图的依据,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和数量关系。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发现有的问题是以前学过的,有的问题没有学过,从而引出新知,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学习了新知。在充分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上台交流。然后再结合课本的例3说说做做,并改变题意,举一反三,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节课充分重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线段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从多层次提高了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