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查询分数乘法的详细结果

 

那么淘气的苹果是61/2吗?生:……

教师PPT演示,6个半个。生体会理解。教师板书:61/2相当于61/2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笑笑有多少个苹果?生尝试回答。

随后完成试一试:

板书:61/3      61/3       6×1/3

      361/4     361/4     36×1/4

      361/6     361/6     36×1/6

比较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

练习巩固。

课后体会

一、学生错例分析。

错例一:练一练第1题。单位没有进行换算,或者换算错了。原因学生的审题习惯需要培养,单位进率不明确。

错例二:练一练第3题。3天卖出全部苹果的4/5。出现错例1:3×4/5,错例2:480×4/5。问题原因,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不到位,不知道是谁的4/5。解决策略,寻找关键句。

二、关键句的落实。

课前自己并没有预想到这一点,只是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在课堂上发现有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非常的适应,因此自己想到了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寻找数量关系。这就需要学生找到关键句,因此自己在这里也适当的进行了渗透,让学生读一读关键句,在进行理解。

因为在问31/5是多少的时候,很多学生想到的不是加法,也不是乘法,而是本来就知道的是3/5。这是上学期人人都知道的,这样的数据不利于对分数意义的建构,是否可以采用42/15来得更妥当。学生想到了图也是可以的,想到叫法表示也是可以的?引导学生用乘法表示也体现了简便性。

三、提高效率,抓点反馈。

为了合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练一练反馈的时候就反馈了主要的两题,其它问题面批纠正。教学内容:新人教P14页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上班”问题:上班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吗?谁来说说哪种情况是上班?

二:出示“上班”话题:

我家在南沙《路海口晚报》社附近,从家出发坐15路车 1/2小时到省中医院后再转坐校车,过1/4小时才到达我们二十五分校,若车的平均速度每小时行24千米,那从我家到学校共有多少路程?
1.大家能算出来吗?

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方法的不同

(1/2+1/4)*24             1/2*24+1/4*24

=3/4*24                        =12+6

=18(千米)                  =18(千米)


2. 得出计算方法。

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3.今天是教师节,你们从刚才计算的结果和话题里面的一些数学信息,想对同学们有什么真诚的建议?

4.判断题

 

判断后对第二小题提问:如果想计算过程和答案正确,那应如何做?

5.再来观察两个计算式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1/2+1/4)*24             1/2*24+1/4*24

发现两个式子是相等的,式子间是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

6.回顾乘法的三种运算定律:

 

7.完成教材P14页的例5,并回答分别用了什么定律?

 

三、针对练习

1.算算例6的:第一题

 

第二题

 

四、课中小结本课学习的知识。

五、能力提高

1.智力提高(一)

 

2.第二小题用乘法分配律并不简便,你认为改哪个数就能简便?

 

3.智力提高(二)

 

六、课堂总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七、

 

课后反思: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身边挖掘素材,以他们熟悉的“上班”一事为线索,引出分数乘法运算方法,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对两种解题方法的回忆,得到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分数乘法的简算中,为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上班”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学生为了了解教师上班有多远,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如用方程解决了这道题:1/2+1/4 =3/4 X/24=3/4);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创造课堂教学新结构,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导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也是新课改的理念,在合作中交换思想,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了较好的体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组角色分配合理,分工明确。为了避免孩子的小组学习流于形式,我一接手这个班开始,就注重了每个孩子的分工,而且做到“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干”,分工明确了,孩子的组织也变得有序而不杂乱,有效而不应付。
   2、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进行了多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探究验证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只需加以适时的点拨,孩子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不同的验证方法进行辩论,探讨,课堂上的那种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在交流汇报时,他们的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在验证运用运算定律能否让计算变得简便,也就是解决两个例题的学习。这时候,我是先让孩子们自己做,然后遇到困难再找小组帮忙,最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这种合理的合作学习过程,即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更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评价艺术和思想教育。
    为了激发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只要孩子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我都会鼓励他们,发自内心为学生鼓掌,这既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也拉进了他们与老师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计算出老师上班的艰辛,发表自己的建议。作为特别的今天 教师节我们应如何做等等。
五、需要改进之处:
    ①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一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1/2+1/4)*24       1/2*24+1/4*24
种做法外,还出现了象1/2+1/4 =3/4    X/24=3/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虽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但因课堂原因没充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②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在落实新课改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分数乘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分数乘法之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乘法复习教案及试题
    《分数乘法》第一教时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教案
    《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案
    《分数乘法应用题》单元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之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乘法练习题
    分数乘法 练习题
    分数乘法提高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课堂实…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教学实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1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