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人的最大的能动性表现在人可以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只有通过课后的不断反思与提炼,课堂教学才可以逐步地接近完美,走向成熟。分数乘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我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教师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36÷3×2(2)36×2/3。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36枚金牌的2/3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重视了学生的练习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不足:1.在教学中,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不同的思考方法、思考过程,对于哪些学困生来说是不是有必要,如何更好地面向每一位学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
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