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80-80×(1/8)=70(分贝)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现在听到的分贝数是原来分贝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课
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课 设计者:陈健鹏 设计思路: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实际,沟通数学与生活的重要桥梁。因此,本节应用题的复习课着眼体现出"应用味"来,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为了打破以往复习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兴趣不大的毛病,本课特意引入小新和小华这两个角色,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添上一个既有吸引力又贴切的话语,如"找一找"、"比一比"、"小争论"等,使学生乐在其中。 为了加强学生的认识,本课例题设计采用比较分析法。例题的信息量较大,整个复习过程基本上能在同一个教学情景中展开。设计的练习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的能力。 2. 通过对比练习,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让学生看图编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课件演示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课)。随着和谐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联想,你看到今天的课题想到了什么? 2、小结:看来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有所收获,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总结出自己容易错的原因和以后解答时要注意的地方。那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们觉得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复习过程: 导入:今天小新和小华这两名小朋友也想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来,欢迎他们吗?(欢迎!) 1、找一找: 课件演示:小新和小华出了5道题,让我们来找一找应把谁看作单位"1",看谁能大胆迎接他们的挑战? ①小刚的岁数是他爸爸岁数的 (他爸爸岁数) ②小聪看了全书的 (全书的页数) ③小明体重的 等于小红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④六年级捐款数的 相当于五年级的捐款数(六年级捐款数) ⑤科技小组的人数比文学小组的 多5人(文学小组的人数) 谁能总结找单位"1"的窍门在哪里?(找出谁的几分之几,那个谁就是单位"1") 现在轮到你们同桌的两位同学各出1道题来考考对方。 2、比一比 课件演示:现在小新和小华各有一条长12米的包装绳,看看他们俩是怎样使用这条包装绳的,帮助他们解答以下4个问题。 小新 小华 小新第一次用去 米 小华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剩下( )米 第一次用去( )米 小新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小华第二次用去剩下的 第二次用去( )米 第二次用去( )米 让学生独自解答,通过比较后,师生共同小结它们的异同。 针对练习: ① 一堆煤2吨,用去 吨,剩下多少吨? 一堆煤2吨,用去 ,用去多少吨? ② 六年级植树180棵,五年级是六年级的 ,四年级是六年级的 ,四年级和五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六年级植树180棵,五年级是六年级的 ,四年级是五年级的 ,四年级和五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3、细心做: 通过上面的针对练习,学生已经增强了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接着结合作业上学生反馈的信息,出示下面两道题,让学生认真审题,巩固数量关系,培养他们细心踏实的习惯。 ①一块长方形地,长24米,宽是长的 。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六年级有56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其中男生占 ,那么有多少名女生参加? 学生交流做题时要注意的地方 4、小争论: 情境介绍:一本小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43页。小新和小华对此都有自己的说法,你能当一回小法官找出证据来帮助他们解决争论吗? 小新 小华 待学生算出结果后给时间他们交流、合作探讨,最后得出结论。 5、补补看: 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帮助图书室修补图书。一班修补了54本,二班修补的本数是一班的 ,三班修补的是二班的 。 ? 让学生把各种各样补充的问题和解答算式板在黑板上,集体评讲订正。 6、仔细看: 看线段图,说出数量关系,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能力有所欠缺的可以观看课件上的动态演示,从而直观地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三、复习总结: 小新和小华要走了,你能把你今天的收获或者还存在什么问题和他们俩交流交流吗?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