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的教案
县区 临江市 学校 光华中学 姓名 王 冰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 题 §2-3平面镜成像 教案设计说明 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的拓展,它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的规律。本课主要讲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及成虚象的特点。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本节只强调平面镜成像具有“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不讲成像的对称性。教材设计的实验应在不同位置做两次,这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是十分有益的。该教材没有将凸面镜和凹面镜单独安排一节,而是安排在“科学世界”里,作为平面镜知识的拓展,平面镜成像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的拓展探究式教学。 学情 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比较了解,但对它成像的特点并为认真研究过,本节是在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 1、知识难点是对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2、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 究 教 学 法 实 验 分 析 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 课件,多媒体,玻璃片,平面镜,夹子,跳棋子,蜡烛,火柴,白纸等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概括归纳 反馈练习激趣质疑 互动研讨 分析解疑 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提问:新课引入:进行新课: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2、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3、画出点光源O的反射光线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水中燃烧的蜡烛”,为什么蜡烛不熄灭呢?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桂林山水倒影美丽画面,问这美丽的景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开这些谜了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每天都要照镜子,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拿起镜子来仔细看看。教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感到奇怪、议论、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兴趣十足。各小组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交流彼此的发现,并回答:1、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2、成像原理是什么?3、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 温故知新、为学新知作铺垫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兴趣产生好奇,采用心里暗示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为探究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解答引课中谜底平面镜子的发展史平面镜的应用达标练习:师生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实验方案进行交流,并对交流中学生暴露问题进行修正。教师巡视时交待清楚操作技巧:1、如何稳定地垂直于水平面放置玻璃板?2、如何放置两支蜡烛(或跳棋等)?3、如何记录两支蜡烛(或跳棋)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图来认识,问:S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三条反射光线能否相交?怎样才能相交?引导学生回答引课中谜底和为什么“捞不到水中月”,“摘不到镜中花”教师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举一些实例。出示课件,并巡视检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2、为什么准备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或跳棋等)?3、实验时为什么还要用到白纸?学生设计实验和表格,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记录表格,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论证、交流。学生选出三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反射光线。讨论怎样才能相交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分析并解疑,大部分同学都感到非常喜悦。很多学生感兴趣学生列举应用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学生总结、并积极回答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成像特点。巩固反射规律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已探究获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感受历史和科技的进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反馈并及时补救进一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阅读“科学世界”和完成“动手动脑”选做题:探究凹面镜成像规律 板书设计 §2-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平面镜成像教案评析
临江市光华中学 王冰
从本节教案中,可以看出正确地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是决定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方面。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活动。能紧紧围绕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既很好地把握了中考方向,又实实在在地从一而终诠释着新课程理念。 首先,本课的引题很好,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引是手段,入是目的,无论是设谜还是设疑,都是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案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充分应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照镜子入手,提出有价值问题和探究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二是关注学生探究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注意突破探究难点,使大多数学生能进行有效探究;三是探究实验的预设方案多样,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 其次,教学内容丰富,基于教材但大大超越教材,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用刻度尺测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再次,本课语言设计精炼,意味深长,从而使本课教学流程显得自然、顺畅,教学目的实现更是游刃有余,水到渠成。 本课的教案设计一环套一环、丝丝相扣。通过复习提问(温故知新),使学生在掌握好光的反射规律基础上,通过画出点光源发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为突破学生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又通过设疑引思、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心里暗示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好奇。从每天照镜子入手,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进行探究,因为学生实验经验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和修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体现了实验方法的交流及设计实验和表格的能力的培养,从教案设计上看出教学中突出了重点。为了突破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教案中设计学生容易答出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加上前面复习中光路图的画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特点,在这基础上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解疑引课中的问题,做到了前后呼应。学生不仅学习新知,而且巩固了光的反射规律,教师通过平面镜发展史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历史和科技的进步,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生列举平面镜的应用,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并使知识得到了升华。通过达标练习及时反馈及时补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从作业的布置体现了层次和适量,适合新课标的要求。板书设计合理突出了重点。 在教案中体现了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心理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启发、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方法,甚至尝试错误,去讨论、分析并领会表现、以及交流与合作中获得知识,去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提升自身的物理素质。以此来构建一个真正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物理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