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下面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二、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研究内容 控 制 变 量 过 程 结 论 得 出 结 果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控制电阻(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电流变化情况 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瑞电压增大而增大. 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控制电压(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经过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变化情况 电夺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增大而减小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导体材料、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长度 导体的电阻随长度的增长而增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②控制导体材料、温度、长度,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电阻随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③控制导体长度、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材料 导体的电阻随材料的改变而改变 ④控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温度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记而增大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压力一定,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有关 ②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一物体表面),改变压力, 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控制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改变表面积 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温度高低、有关 ②控制表面积、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有关 ③控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和表面积,改变温度 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有关温度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液体密度、深度,改变受压方向 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 P=ρgh ②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改变液体深度 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深度有关 ③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深度,改变液体密度 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密度有关 影响液体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F浮 =ρ液gv排 ②控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液体密度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力的大小 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P=F/S ②控制的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 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电流、电压,改变通电时间 电功的多少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P = U I t ②控制电流、通电时间,改变电压 电功的多少与电压成正比 ③控制通电时间、电压,改变电流 电功的多少与电流成正比 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电磁铁线圈匝数,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线圈匝数有关 ②控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磁铁线圈匝数成正比 影响电流热效应大小的因素 ①控制发热体两端电压、通过发热体的电流,改变导体电阻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Q= I2Rt ②控制发热体两端电阻、通电时间,改变通过发热体的电流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③控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通电时间,改变发热体两端电压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中学物理课本中,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 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 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 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 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 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四、类比法 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 五、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六、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 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 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
七、科学推理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 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八、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方法。
九、等效替代法 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十、累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法。 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累积法来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