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鉴赏。学生在惊叹声中了解到圆明园珍宝的价值无法计算)
师:没有谁能说得清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珍宝。
(课件出示其他珍宝),学生在梦幻般的音乐声中闭息凝视,欣赏,感叹!
师:这就是圆明园。同学们,看到这里,你对圆明园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它就是一座艺术品的宝库。
生:它的金银财宝根本没有办法计算价值。
生:它是我们中国文明、中国文化的结晶。
注:教师引领学生从三个方面了解感受圆明园,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但这样处理也有不足,如果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对于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1、现在的圆明园与辉煌时的圆明园对比,激发学生的惋惜之情。
师: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只剩下了这些:(播放残迹课件)
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去哪里了?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去哪里了?那些仙境般美丽的园林又在何方?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生在如泣如诉的陶埙声中观看圆明园残迹的图片。)
注:教学由拍卖铜兽首的新闻引入课题,首先感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接着与毁灭后的圆明园对比,使学生在情感落差中激起探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真相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抒发爱国情怀。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的情感发展顺其自然,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真相,激起学生的愤慨之情。
师:这头受伤的石狮子是历史的见证者,他默默地趴在残垣断壁上,仿佛在对我们诉说。他想告诉我们一段怎样的历史?
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放火烧了圆明园。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播放音像资料《火烧圆明园》。)
侵略者在圆明园中是怎样放肆地进行抢劫的?对抢不动的宝物他们又是怎么做的?除了抢和砸之外,他们还干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进一步感受侵略者野蛮的丑恶嘴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