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
二 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
△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讨论这些事物的象征内容,最好也能结合朗读进行,读读议议,做些比较,利于学生对象征内容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有关资料”中“关于散文诗”和“关于象征”的知识,结合《白杨礼赞》,理解象征写法的作用。这个内容,点到为止,不必讲解过多,过细,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自己去体会,逐步加深认识。
三 试背第三部分并练习朗诵。
这一部分着重写海燕两次呼唤暴风雨,反映了它投入更大的战斗的决心和对胜利的信心。因此,学生朗诵时,注意从节奏上和感情上给予示范、指导。
最后,请一位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全文。
也可以播放录相、录音,使学生再次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炽烈情绪。
布置作业
一 口头完成练习四,练习七。
二 二人小组讨论练习八。
三 背诵全文。
【总体说明】
用拟副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在课文原题目的基础上,给文章再加上一个切合内容的副标题,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不认真读原文不行,对原文没有一定的理解不行,不理解原题目也不行。因此,拟副标题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拟出一个切合要求的副标题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适于朗读训练。因此,训练朗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饶杰腾 主编《中学语文教参新编》初中第五册)
松南中学:牛志芹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象征手法运用贴切,在多种修辞手法中生动地塑造了典型形象,对比烘托,文题鲜明,以海燕为题,意蕴深远,把海燕安排在暴风雨“将来——迫近——即临”三个场景中刻画,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置于大海、狂风、乌云的背景之中,与海鸥、海鸭、企鹅等的情态形成对比,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情景交融,突出海燕作为无产出率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英勇善战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战斗,渴望接受革命风暴,洗礼的迫切心情,抒发了歌颂革命大好形势歌从而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预言革命必胜的豪情。
二、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主要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学习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包括:第一,教学课程观,教学提倡全人类教育课程,倡导知识、能力、道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第二,教学知识观,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多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强调学生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教学学生观。课堂教学视学生为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活泼主地地发展。第四,教学质量观。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教,更重要的强调学生的学,使学生不仅要获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以象征为主的文学表现手法;
(2)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3)学习文中的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分析词句,把握海燕的象征意义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与恶势力顽强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海燕的象征意义及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法:启发式
六、 学法:独立自主、合作、探究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知道诗歌具有语言、凝炼、抒情味浓、意境优美、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等特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兼具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样式——散文诗《海燕》
(二) 板书课题《海燕》——高尔基
(三) 简介作者及作品及时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思为苦难),以后就以它为笔名。著名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时代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1910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幻想曲”。《春天旋律》的结尾部分,当时是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本文反映了当时革命群众在革命先驱者的激励下,对沙皇专政及其黑暗制度越来越激愤的斗争情绪,以预言了沙皇统治的必将崩溃。因此,它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成为宣传革命的有力武器,并被誉为迎接革命风暴的“战斗的革命诗歌”。
(四)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评价。
要求:1、力求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
2、 朗读的语调:语速、停顿重音和语气要适中,读完课文,学生相互评价。
(五)熟读课文、思考:
1、 全诗再现了海上风云变幻的几幅画面,请找出这几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