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志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1、掌握“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2、背诵孟子的名言。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初步学习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训练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写议论文。
教学设想
1、本文在思想上对青年人有积极意义,而且它是一篇体制短小、行文规范的文章,便于初中生学习。这就为结合文体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因此,基本的教学方法应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安排三节课。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
扫清字词障碍,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激情唤志
同学们,诗人王怀让曾创作了一首长诗《中国人:不跪的人》。我现在选择其中的一段念给同学们听:
这是我们的南国,
一家外资企业的
院内一一
这一天,
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一一
沉默。沉默。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
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我们的
中国的小伙子
站出来一一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他的脚跟站得很稳
稳当当
踩着地球的经纬!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
不会
给你下跪!”于是他被开除了。
同学们,这位不跪的人叫孙天帅,他在高薪和自尊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我们说孙天帅真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那么骨气的含义是什么呢?吴晗同志的《谈骨气》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介绍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一)、一般来说,读一篇文章,大致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这几个方面入手,就议论文来说,了解其内容也就是把握它的中心论点,了解其结构就是把握它的写作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其写法,就是看作者怎样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了解其语言就是看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前三方面的方法。
一读
扫清文字障碍,查字典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理解重点词义。
二读
学习阅读方法
问题:
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
根据这些个问题,列出简单清晰的阅读提纲。
(二)、讨论交流阅读体会
板书:
结构——写作思路:提出论点——————————论证论点——————————————解决问题
论据1:文天祥拒绝投降 做新时代有
内容——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论据 2:穷人拒食嗟来之食 举例子 骨气的人
论据3:闻一多勇对特务枪口
写法——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深入学习
1、深入理解历史人物与孟子的话的对应关系,明确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
2、逐层深入的论证层次;
3、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
1、知识链接:我们在第三册学过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在第四册中,我们学过了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文中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特征。在《谈骨气》这篇课文中,作者同样举了三个例子,读一读课文中关于这三个例子的内容,由三个同学分别口述这三个例子。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口述课文中三个事例的效果。
3、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①三个事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代?各侧重于哪类矛盾斗争?上文与之相照应的话是哪几句?其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②请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三个事例。
③研读这三个事例前后的文字,看一看“骨气”这个词出现了多少次?
④与《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中国石拱桥》比较,这三个事例在本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4、反馈讨论结果。明确:三个事例发生的时代分别是南宋、“古代”和现代的;顾及了各类矛盾斗争,第一个事例侧重于民族矛盾,第二个事例侧重于社会矛盾,第三个事例侧重于阶级矛盾。与之相照应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因为如此,其顺序不能调换。“骨气”这个词在三个事例前后出现了多次,说明这三个事例与“骨气”有紧密关系。三个事例可分别概括为:文天祥拒绝投降;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由于文体不同,文中例子的作用也不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事例是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品质和精神;《中国石拱桥》中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