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
|
查询语文教学设计的详细结果
|
夏建萍
教学目标: 1、学会 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 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26、郑和远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勾画出的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扶老携幼 瓷器 脱缰野马 撕裂 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 魁梧 扶老携幼 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教学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再别康桥 |
下一篇文章: 9、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