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本学期二年级语文试卷主要由“读拼音写词语”、“抄写音节”、“写出带有相同偏旁的字”、“换偏旁,变新字组词”、“连线题”、“按课文内容填空”、“阅读并回答问题”“看图写话”、 “课外阅读题”九大部分组成。本次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文为本,分别从基础知识、阅读、写话、书写整洁四个部分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检测。使95%的学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活学活用和迁移的能力较差,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做题时灵活性不够,而且,课外知识则不容乐观,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这在填空题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另外,机械背诵,错字较多,也不容忽视。这在古诗中尤为突出,古诗背了不少,但不解其意,默写出来的诗句中错别字较多。不仅是古诗中,在其它的题中,错别字也是造成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本次试题,反映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如:第七大题的阅读题。虽然这篇短文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文章篇幅不长、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什么困难,阅读短文后,要回答的问题也比较简单。但结果表明,此题的得分率偏低。例如:第三小题是写“凉爽”近义词,有一部分学生写成是“暖和”,有一部分学生写成是“爽快”,还有一部分学生写成是“凉块”,少数学生写成“凉快”。写成“暖和”的学生,大概是因为受平时老师训练的影响,不假思索地写出这样的答案;写成 “爽快” 的学生,可能就是因为不理解的原因;写成 “凉块”的学生,可能是因为粗心的原因。另外,第八大题“看图写话”,要求学生以《过新年》为题,写几句话。学生失分比较多,有的是格式不正确,如:不写题目的、或者写了题目,给题目加了书名号的、开头没有空两格的;有的是错别字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还有的学生不是依据图意来写,是自己自由发挥的。
面对试卷,审视学生答题的状况,教学中的纰漏在反思中暴露出来:首先,学生的课外阅读亟待推进。学校早已倡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也在想办法加以实施,可是没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没有把阅读转变成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给的任务,没有兴趣的学习也就没有质量可言。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亟待跟进。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一种可行的检测手段,对学生的阅读处在一种安排但失控的状态,检测跟不上,阅读就会自流。再次,学生的阅读方法亟待培养。平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够到位,学生读书存在盲目性,学生只是一味的读,一些有效的信息,学生阅读时关注不够到位。比如课外阅读题中第一大题的第四小题写出《山行》一诗中的诗人,其中,古诗学生都会背了,也会默写了,但诗人的姓名,很多学生就没有留意,造成不会填空;或者少数学生留意了,但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
面对本次检测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我想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加强字词句的练习和指导。尤其是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生词,必须让学生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把所教的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和规律。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认读、去理解,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认字的兴趣,并且,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生字、生词都要及时让学生听写。发现错别字及时纠正,力争让学生少写错别字。同时,写字要求必须严格,要让学生规范地书写,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课本中的好词佳句,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尤其是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课文,“语文天地”中 “读一读,背一背”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会背会写;另外,要让学生主动积累课外语言,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说话、写话中大胆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三是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能力和作业时认真答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考试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还没有结束,通过本次测验,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持之以恒,长期积累。同时,教师在不断地分析总结中发现了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继续成功的做法,不断的弥补不足之处,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