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ai >> 白居易 >> 正文

 

白居易的政治与经济管理思想

民心的,也是切中肯綮的。
怎样才能达到政教修明?使“政教肃”、“诚信明”、使“暴乱革心”、“犷骛归命。”白居易有针对性提出了八条建议,即“去烦扰之吏”,“默苛酷之官”、“省修葺之劳”、“减服御之数”、“薄麦禾之税”、“轻布帛之征”、“节声乐之娱”、“损嫔嫱之数”。这八条建议中,整肃吏治是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的。白居易说:“古先圣王之理也,制欲于未萌,除害于未兆,故静无败事,动有成功。官邪而后责之,吏奸而后诛之,征则惩矣,不若审其才,得其人,使不至于奸邪也。”(《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政治要开明,就要采取诚实的态度,天下为公,“以天下心为心”,“以百姓欲为欲”。“顺其心以出令,则不严而理;因其欲以设教,则不劳而成。故风号无文而人从,刑赏不施而人服。”因为它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有的君主不明白这一点“以己心为心,抑天下以奉一人之心也。以己欲为欲,咈百姓以从一人之欲也。”这样做,是舍弃了老百姓之欲而满足自己的私欲,“心与道未合,政与欲并行,得失交争,利害相半,如此,则虽宵衣旰食,劳体励精”,“令出而吏或犯,设教而人敢违。刑虽明而寡惩,赏虽厚而鲜劝。”越管矛盾越尖锐,因为政治上已经失去信誉了。
国家的第三个弊病是财政赋税问题——即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还是政治问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是统治阶级要让人民能够活下去为他们好好生产的问题。白居易在《策林·息游情、劝农桑、议赋税、复租庸、罢缗钱、用布帛》一文中全面地分析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一句话,就是统治阶级彩多管齐下盘剥百姓的作法,实际上是在破坏生产力。他说:“当今游惰者逸而利,农桑者劳而伤。所以伤者,由天下钱刀重而布帛轻也。所以轻者,由赋敛失其本也。夫赋敛之本者,量桑地以出租,计夫家以出庸,租庸者布帛而已。今则布帛之外,又责之以钱。钱者,桑地不生铜,私家不敢铸,业于农者何从得之?至乃使胥吏迫征,官限迫蹙,则易其所有,以赴公程。当丰岁,则贱粜半价不足以充缗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丰凶既若皮,为农者何所望焉!是以商贾大族乘时射利者日益豪富,田垅罢人终岁勤力者日益贫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以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至使田卒污莱,室如悬馨。人力罕施而地利多郁,天时虚运而岁功不成。臣尝反复思之,实由谷帛轻而钱刀重也。”这里说明了三个问题:一个是谷贱伤农,农产品价格太低,农民不愿意种田而去从事非生产性活动。 二是大地主大官僚操纵政权,以阴险的剥削方式来压榨百姓,使市场价格波动失衡,以牟取暴利。三是实物地租的形式遭到破坏,变相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他认为首先必须废除“税钱制度,”使富商豪贾没有可投机的机会。其次统治阶级要“省用、寡欲”,尽量减轻农民的额外负担。很明显,这种政治主张无疑是对农民有利的。
白居易认为国家的兴废理乱,首先取决于政教是否得民心:“教无常兴,亦无常废;人无常理,亦无常乱。盖兴废理乱。在君上所教而已。故君之作为,为教兴废之本,君之举措,为人理乱之源。若一出善言,则天下之人获其福;一违善道,则天下之人罹其殃;若一肆其心,而事有以阶于乱;一念于德,而邦有以渐于兴。交应之间,实犹影响。”(《策林》二)一个好的政策,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一个错误的政策,代表了某些小集团的利益,就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涣散了人心人力。决定政策的一国之君的作用就在这里。
什么是不好的政治?检验的标准就是法令越来越繁琐,政务越来越繁忙,犯法的人越来越多。只有“政教洽”,才能“四海宁”,只有“惩劝行”,才能“万人化”。唐太宗曾总结自己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是“以百姓心为心”,白居易曾赞叹地说:“臣以为致贞观之理者,由斯一言始矣。”(《策林》七)政治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最怕的是说一套,做一套。要天下为公,用诚实的态度对待百姓。“教化优深,则廉让兴而仁义作。刑政偷薄,则讹伪起而奸宄臻。”“凉德弊政,严令繁刑,而求仁义行,奸宄息,亦犹飘风暴雨,愆阳伏阴,而望禾黎丰,稂莠死,其不可也,亦甚明矣。”尧舜用义来作天下人的表率,天下的人跟着他学,家家都有可奖可封的人,桀纣以残暴作天下人的表率,天下的人跟着他学,家家都有可杀可戮的罪人。(《策林》八)这就是统治阶级表率的作用。
中唐还有一始终困扰朝廷的连绵不断的战争问题。由于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受到削弱,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便乘机不断地向中原地区用兵,曾经在唐太宗时依靠正确的民族政策建立的稳定的民族关系,现在起了根本的变化。接连不断的民族战争,成了极其严重的国家负担。白居易明智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把战争分为三类,即“贪兵、应兵、义兵”。他说:“夫兴利除害,就天顺人,不为名尸,义然后动,谓之“义兵”;相对观衅,取乱侮亡,不为祸先,敌至而应,谓之“应兵”;恃力宣骄,作威逞欲,轻人性命,贪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亡,兵应者强,兵义者王,王之兵无敌于天下也。”(《策林》四十三)显然,白居易所说的“义兵”和“应兵”都是正义的。“义兵”是主动地出击,“应兵”是被动地防守,“贪兵”则是非正义的掠夺和侵犯,是白居易所坚决反对的。
白居易对国内各民族的关系变化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说历来对付西北民族的政策有四种:第一种是“先将练兵,长驱直入之谋”,这种政策“殚财耗力,罢竭生人,祸结兵连,功不偿费”;第二是“建以三表,诱以五饵之术”,这种政策“羌胡之耳目心腹虽诱而荒矣,而华夏之财力风教亦随而弊矣”;这三是“厚以赂遗,结以和亲之计”,这种政策“则启宠纳侮,厚费偷安,虽侵略之患暂宁,而和好之约屡背”;第四是“徙人实边,劝农教战之策”,这种政策“则边人有安土之患,未免攻战之劳‘匈如无得志之虞,亦绝归心之望。”在这四种政策中,白居易比较说:“讨之以兵,不若诱之以饵;诱之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白居易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白居易的政治与经济管理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白居易诗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仙——白居易
    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轻肥】
    白居易名篇【买花】赏析
    白居易名篇【上阳白发人】赏析
    白居易名篇【新丰折臂翁】赏析
    白居易名篇【红线毯】赏析
    白居易名篇【杜陵叟】赏析
    白居易名篇【缭绫】赏析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真实原因
    白居易名篇【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
    白居易名篇【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的初恋与长恨歌
    问刘十九 白居易
    感 鹤
    长恨歌
    白居易诗鉴赏 宿紫阁山北村
    有木诗八首选一首 白居易诗鉴赏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诗鉴赏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小传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名篇【卖炭翁】赏析
    白居易与《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名篇【天津桥】赏析
    后宫词 白居易
    白居易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名篇【舟中读元九诗】赏析
    白居易名篇【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白居易名篇【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白居易名篇【春题湖上】赏析
    宦海中隐——浅论白居易的困惑和突围
    白居易名篇【大林寺桃花】赏析
    白居易名篇【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
    白居易名篇【问刘十九】赏析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名篇【长恨歌】赏析
    白居易后人赴成都讨产权 228年古祠被
    白居易名篇【夜雪】赏析
    白居易名篇【暮江吟】赏析
    白居易名篇【江楼晚望景物鲜奇吟玩成
    白居易名篇【钱塘湖春行】赏析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别州民》
    白居易《池上》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名篇【采莲曲】赏析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草 白居易
    白居易生平事迹
    白居易诗选
    白居易《闺怨词》
    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暮江吟》
    白居易《问刘十九》
    白居易遭“国学辣妹”恶搞侮辱 后人声
    白居易名篇【井底引银瓶】赏析
    白居易年谱简编
    白居易
    白居易手迹
    白居易詩選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的商州情结
    白居易饮酒
    清飚散芳馨:白居易九江花木咏
    白居易著作介绍
    《长恨歌》
    琵 琶 行
    《唐诗名篇赏析》【观刈麦】
    白居易 草
    江西东乡发现白居易后裔村 青山绿水风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白居易 后宫词
    白居易生平与诗歌艺术
    白 居 易 评 传
    白居易著作及研究专著
    白 居 易 寓 洛 管 窥 照 片
    白居易洛阳履道坊故居考辩
    白 居 易 故 里 考
    《新唐书》白居易传
    长恨歌 白居易
    诗人白居易晚年私生活:沉迷声色
    白居易
    白居易与洛阳旅游
    日 本 白 居 易 研 究 概 况
    “醉吟先生”――白居易
    漫话白居易的诗品人品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
    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试论白居易诗歌的医药学思想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解读白居易
    洛阳拟重开发白居易故居
    霓裳羽衣舞歌 白居易诗鉴赏
    问刘十九
    是谁在唐诗里非法占地?白居易?
    白居易诗中"情":《长恨歌》《琵琶行
    唐朝诗人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的自然情怀
    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长恨歌》[作品讲读]
    与白居易有染的苦情女诗人为何绝食而
    白居易小传
    白居易进长安
    白居易与茶诗
    观刈麦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后人声明与“老祖宗”专用权
    缭 绫 白居易诗鉴赏
    卖炭翁 白居易诗鉴赏
    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诗鉴赏
    秦吉了 白居易诗鉴赏
    轻 肥 白居易诗鉴赏
    采地黄者 白居易诗鉴赏
    歌 舞 白居易诗鉴赏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白居易诗鉴赏
    涧底松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名篇【湖亭望水】赏析
    寄唐生 白居易诗鉴赏
    题岳阳楼 白居易诗鉴赏
    买卖人口玩弄女性 白居易换三批家姬小
    观 稼 白居易诗鉴赏
    溪中早春 白居易诗鉴赏
    寓意诗(选一首) 白居易诗鉴赏
    初贬官过望秦岭 白居易诗鉴赏
    江南遇天宝乐叟 白居易诗鉴赏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诗鉴赏
    问刘十九 白居易诗鉴赏
    南湖早春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诗鉴赏 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杜陵叟 白居易诗鉴赏
    乐游园望 白居易诗鉴赏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诗鉴赏
    李都尉古剑 白居易诗鉴赏
    暮江吟 白居易诗鉴赏
    后宫词 白居易诗鉴赏
    邓州路中作 白居易诗鉴赏
    早 兴 白居易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诗鉴赏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白居易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诗鉴赏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
    采莲曲 白居易诗鉴赏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诗鉴赏
    感 情 白居易诗鉴赏
    画竹歌并引 白居易诗鉴赏
    刚正不阿造福于民的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白居易诗鉴赏
    池上早秋 白居易诗鉴赏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白居易诗鉴赏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诗鉴赏 开龙门八节滩石诗二首
    花非花 白居易诗鉴赏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白居易诗鉴赏
    真娘墓 白居易诗鉴赏
    游悟真寺诗 白居易诗鉴赏
    夜 雪 白居易诗鉴赏
    晚秋夜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是怎么养生的
    竹枝词四首 白居易诗鉴赏
    魏王堤 白居易诗鉴赏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诗鉴赏
    惜牡丹花 白居易诗鉴赏
    望驿台 白居易诗鉴赏
    江楼月 白居易诗鉴赏
    村 夜 白居易诗鉴赏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诗鉴赏
    燕子楼 白居易诗鉴赏
    夜入瞿塘峡 白居易诗鉴赏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诗鉴赏
    江楼月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晚年的人生败笔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诗鉴赏
    南浦别 白居易诗鉴赏
    夜 筝 白居易诗鉴赏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诗鉴赏
    寒闺怨  白居易诗鉴赏
    杭州春望  白居易诗鉴赏
    秋雨夜眠  白居易诗鉴赏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诗鉴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诗鉴赏
    白云泉  白居易诗鉴赏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也不“居易”
    白居易—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白居易带病养生成寿星 因何独享天年?
    钱塘湖春行
    【赏析】卖炭翁
    琵琶行 译 文
    白居易与佛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祖籍”——太谷阳邑
    宴 散 白居易诗鉴赏
    杨柳枝词  白居易诗鉴赏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