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抗日游击战争
|
不战而失去东北四省和冀东、察北。资源的损失,仅在东三省即达到一个巨额。这一庞大的资源和三千余万人口的市场,未经摧毁而落入日本强盗之手,成为日本强盗用来继续侵略的经济武器,实在可惜。所幸东北同胞,组织了数万人民革命军和义勇军,不让日本强盗在那里安然开发资源和利用市场。相反地,日本强盗为了维持东北的“治安”,却要派极大的军队,耗费了许多有生力量和每月数万万的军费。“九一八”到一九三二年三月,半年之内,日寇为了占领东北,只花了三千万余日元的军费,而为了对付东北的游击战争,却要花更大的军费,总计自“九一八”到去年三月,日寇的军费消耗为十一万万日元。 芦沟桥事变(18)以来,中央政府决定抗战。虽然在我国方面来说,经济上损失相当重大,但在日本方面来说,更是得不偿失。日本强盗侵华军费达到每个月五万万日元的巨额,一个月的军费,比之“九一八”日寇占领整个东北六个月战争中所用的军费超过十数倍。尤其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因为我中央政府定下破坏敌人占领区域的一切重要产业的“焦土政策”,日寇不但不能取得我国的重要产业,而且,仅仅山东一地日寇的直接损失就达二万万日元以上。这种打击,对于泥脚的日本帝国主义,实在是极其重大的。 日本强盗在占领华北主要部分和江、浙、皖富庶之区后,曾努力推动汉奸和亲日派进行所谓“和平运动”,宣传“安居乐业”。这一“和平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取得余闲来开发和掳掠华北经济。虽然日本强盗在占领华北的过程中损失不赀,但如能实现所谓“和平”来开发华北丰富的资源,增强其国力,那末,今后就可能更有把握来灭亡全中国了。我最高军政当局毅然拒绝这种“和平”,坚决抗战到底,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的告国民书发出之后,全国一致拥护。全国同胞现在都看得极其清楚,我们不但不能让日寇有“开发华北”的机会,并且还应更进一步彻底破坏敌占领区域我们所没有破坏或者未及破坏的资财,使其完全不能使用。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是非广泛发展敌人远近后方遍地皆见的抗日游击战争不可的。 西班牙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战争中进行国防建设,非但必要而且可能。西班牙的经济情形并不比我国好得多少,然而它现在已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能制造飞机、大炮、坦克等新式武器,足够与德、意和佛朗哥叛军作战之用。中华民族为了顺利地战胜日本强盗起见,亦需要采取西班牙建设军事工业的经验。但是,为着要这样做,我们必须至少要能迟滞敌人,使敌人不易于前进。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发动,对于迟滞敌人是必能发生其应有的作用的。这样,便能争取时机,使我国的国防工业得以建立起来。 抗日游击战争,在经济的作战方面,是消耗日寇由国内运来的资财,尽量地消耗和夺取日寇的车辆、弹药,摧毁其交通运输和兵站等等。日寇依靠着高度机械化的武装来战胜我国,但是越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越是依靠于后方的接济,否则,这些机械化兵种缺少了汽油、炮弹等等,不但不能发挥其威力,而且成为累赘。对于我方民间可被敌人利用的资材,例如粮食、饮水、燃料以至炉灶、用具等等,只要可移动的或填塞的,都要移动开去或填塞起来。抗日游击队的任务是要动员广大群众实行彻底的坚壁清野,以求最大限度地疲困敌人。这样消耗敌人的人马资材,使其前线不能得到补充,战地又无以征发,而失去其长期战争的能力。 抗日游击队,即在敌人后方,也可以并应该在群众中进行抵制日货工作和破坏敌人直接抽收捐税的工作。 以上我们说了抗日游击战争在整个经济战中的作用及任务。现在,我们要说到抗日游击队本身的经济问题。 为着和敌人作持久的战争,当然最好应当在破坏敌人的经济中使自己得有充分的给养和储备,或者经常不断地得到我国政府和民众的援助。但这在游击区域内是难以办到的。抗日游击队自身,应当准备在艰难困苦、弹尽援绝的情形下坚持奋斗。因此,抗日游击队必须依照下列几个原则,在经济上来维持自己。 第一,取之于敌。没收日本在游击区域的财产及夺取日军辎重、粮秣及其他资材。 第二,没收汉奸卖国贼的财产。 第三,要取得当地民众经济上的援助。抗日游击队为着全体中国人的利益斗争,它是能取得全体同胞(除了汉奸托派以外)的拥护与援助的。即是贫苦的人民,也会自动地援助游击队给养。他们有时宁愿自己吃不饱,首先让游击队吃饱,自己穿不暖,先让游击队穿得暖。有钱的人也乐于资助游击队。大的富翁自愿捐出数百担粮食给抗日游击队的事并不少见,因为他们知道,与其被日本强盗抢走,毋宁给予抗日游击队。在东北,许多被迫做了伪官的人,暗地里资助游击队的也很多。抗日游击队应当忠实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取得每个同胞的爱护与赞助。 第四,要节省,要过刻苦的生活。抗日游击队是为民族解放,为保卫家乡而奋斗的。为着民族,为着同胞,即是半饥半饱地生活着也要坚持我们的斗争。抗日游击队的领导者对于每个队员,要把这一点作深入的解释,而领导者自己更应以身作则,作模范。要反对一切贪污腐化浪费的行为,实行官兵一律平等的生活,真正地与士卒同甘苦。这种刻苦生活的模范作用,在抗日游击队中特别重要,往往成为决定抗日游击队前途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 人员战争
从人力的方面来说,每一个战争包含着人的质与量的战争。而人力的质,又应从政治素质和肉体素质两方面加以考察。 政治素质,关系于战斗力和战争方法;肉体素质,直接关系于战斗力。 在日本强盗侵略我国的具体条件下,我国的战争是民族自卫战争,与战士的利益相符合。因此,不愿意当亡国奴的战士的爱国精神和具有的积极性、牺牲精神以及机动性,亦因之提高。结果,军队全体的战斗力亦愈为提高。正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之下,所以能够人自为战,增加我国军队的自动性,抗日的游击战争也才能风起云涌地发动起来。我们在主观上更要以高度的政治工作来保证和加强我们部队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又与肉体素质相关连。虽然在肉体素质方面,包括战士和指挥者的文化技术水准方面,我们不如日本,但因为我们有着高度的政治素质,也就能求得必要的军事技术的素养和文化水准的提高。 然而,人员战争的中心一环,在抗日的民族自卫战争中,还是在量的方面。我国人口有四万万五千万,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等于日本人口的七倍以上;尤其是在中国领土内作战,每个人都是使用得上的。这是我们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持久抗战与争取最后胜利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去团结这庞大无比的人力,并很好地运用它。 如何团结和运用这个庞大无比的人力呢?在战线后方发动民众的工作,因不在这本书范围之内,我们只在这里提出而不去讨论它。在敌人后方发动和组织民众起来坚持抗战,这就是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了。 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警觉到:现在我国人口的一半,是在敌人的后方。敌人正在那里惨杀他们,奸淫她们,剥削他们,榨取他们。敌人正在实行抽丁,组织伪军、伪保安队等,把他们当作侵略我国的后备军,当作炮灰。敌人连幼童都搜集起来运到日本去,预备养大起来再驱使和强迫他们来进攻中国。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朱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论抗日游击战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
下一篇文章: 悼左权同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