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柳宗元 >> 正文

 

平中见奇的柳宗元诗文

步换形,一步一景的技巧,将清潭、藤蔓、游鱼、幽竹等景物写得清幽可爱。特别是对游鱼的描写,更加出神入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鱼儿也有人的灵性、仿佛老僧禅定,不怒不嗔,只向自家寻宝藏,不顾世上纷与争。更妙的是作者觉得它"似与游者相乐",一个"相"字,神韵全出,人以见鱼为喜,安知鱼不是逗人为趣?游鱼自由自在,潭水空明清澈,两相映衬,禅趣横生。
  我们可以发现:柳宗元的游记笔调格外的朴素,没有故作深奥拗口难懂的字眼,像一个老友游历归来和你秉烛品茗,相胝而谈,没有丝毫的造作之气,却让你能咂巴出些滋味来。正如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人之悲喜虽本于心,然亦生于境,心无系累则对境不变,悲喜何从而入乎?"柳宗元的政治落差情绪与南国的寂寞山水悠然心会,同是不为人知之感,难免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见,哀乐之真,正是发乎情性。金人王若虚《滹南诗话》"文章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使不从。世人往往骄其所役,至跋扈难制,甚者反役其主......所谓游戏者,一文一质,道之中也,雕琢太甚,则伤其气,经营过深则失之本。"柳宗元抓住了文气之本源,文字拙讷,却在不事雕琢间赋以观察之微,构思之巧,巧拙相济、使人不厌。更为重要的是,柳宗元是个在挫辱中仍坚持自己理想的志士,他不甘于寂寞抑郁,所以需不惮烦劳地开辟榛莽,为游赏而从事兴建,假说自己已经安于现状,但"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限"(6)的放恣山水,何尝不是失意者深深的哀伤呢?这种哀伤深融进客观的景物描摹之中,更具有了平和冲淡,委曲清奇的美学意蕴。司空图在《廿四诗品》中说:"登级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迥,如幽匪藏。水理漩氵伏,鹏凤翱翔。道不自嚣,与之圆方。"(7)透过柳文的冷静表象,可见其深藏的曲意不平之气。
  二、山水诗--小诗精深,短章蕴藉
  《新唐书》载"(柳宗元)既窜斥,地又荒厉,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和柳宗元的游记一样,他的诗篇也多是这种"沉著痛快"(8)的风格的写照。
  苏轼在《评韩柳诗》中说:"所贵乎林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杨万里也评价道:"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9)二人不约而同地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二人的诗旨趣确有共通之处。柳诗《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及《溪居》等篇算是最近陶诗者。但柳氏远没有陶渊明那样的超脱,所以笔者倒赞同"柳诗颇近大谢"的评价。苏、杨二人的观点十分中肯,"纤浓""简古""淡泊"正是柳诗意境风格的主要因素。但"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也是柳诗的别调,只不过蕴藏在雅趣枯淡的笔法下罢了。这恐怕同样源于他"一斥不复,群飞刺天"(10)的身世遭遇。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作者显然以芙蓉、薜荔自喻,并在开篇极写海天相连的空阔境界以及深广的愁思,先摄诗之魂。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薜荔覆墙,干雨何事?而惊风、密雨编要撕毁这般人间胜景,怎不令人痛心扼腕。最后诗人用"音书滞一乡"点题。陆上有岭树重遮,水上江流九回,身弃大荒,可音书难继,真让人顿生绝望见遗之感。再如《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与前诗一样极写雨摧花尽叶落之境以及心中凄黯迷惘之情。更妙的是末句"榕叶满庭莺乱啼"。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与"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异曲同工,以外物之乱极俭省地勾出心绪万端之烦。诗人的诗笔真是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
  如果说宦游的落寂不易排遣的话,那么乡愁的滋味就更浓得化不开了。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氏"一身去国六千里,不死投荒十二年",双垂别泪后,只在梦中方能尽诉相思苦。前文已经说过,柳宗元一生负载了太多的家族期望,不意落得个谪居边陲,于家不能事孝,于国不得施政,怎能不忆亲、思归?《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晚秋时节,荣木变衰,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此诗奇在一个"尖"字,使普通的群山意象,化作无数青锋的剑芒,割向愁肠,怎不寸断!接着诗人有更奇特的联想:思乡心迫,一个身体、一双望眼不足以望断归乡路,怎么办呢?在佛理的暗喻下,他想到了"化身千亿"散向峰头就可以饱览乡途了。宦游之思与乡愁相连,都指向了柳宗元的寂寞诗心。
  柳宗元在另一首五言古诗《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把这种寂寞之情更是演绎到了极致:"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冷冷疏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柳宗元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平中见奇的柳宗元诗文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诗词赏析
    柳宗元诗鉴赏 入黄溪闻猿
    柳宗元诗鉴赏  田家(其二)
    柳宗元诗鉴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现世与超世思想的撞击
    柳宗元纪念馆
    以史证文:柳宗元《黔之驴》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赏析
    古典诗文选集:柳宗元文选
    柳宗元生平概述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诗词赏析
    湖湘文化与柳宗元的诗歌美学
    柳宗元手迹
    读柳宗元《三戒》有感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性设计与主客观矛盾
    柳宗元笔下的动物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
    江雪诗词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
    柳宗元的政治冒险
    柳宗元《驳复仇议》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入黄溪闻猿
    送元暠师诗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诗词赏析
    植灵寿木
    南中荣橘柚
    戏题阶前芍药
    新植海石榴
    柳宗元小传
    柳宗元是如何成为神的?
    柳宗元是不是政治家
    柳宗元之死
    柳宗元生平
    试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感悟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诗鉴赏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柳宗元
    柳宗元的散文
    江  雪
    晨诣超师读禅经
    溪  居
    柳宗元与《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句读一得
    石涧记【原文】【译文】
    文学宗师柳宗元
    柳宗元《箕子碑》
    柳宗元《桐叶封弟辩》
    【简析】渔 翁
    【简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简析】溪居
    【简析】江雪
    《炎陵志》沿革简论
    渔  翁
    《江雪》的舞美设计图
    柳宗元的改革思想与人格魅力
    谒柳子庙
    亦儒亦佛蓑笠翁 柳宗元的精彩人生
    在柳州遇到柳宗元
    柳宗元文选
    诏追赴都迴寄零陵亲故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夏 昼 偶 作
    柳宗元简介
    闻 黄 鹂
    种仙灵毗
    永州八记--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
    【原文】钴鉧潭记【译文】
    【原文】【译文】钴鉧潭西小丘记
    袁家渴记【原文】【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
    石渠记【原文】【译文】
    零陵春望
    “钴鉧潭”癸酉诗作者应是曹来旬
    柳宗元诗鉴赏 南涧中题
    论柳宗元山水诗意象之演变
    『宋词鉴赏』[風流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巧用仙灵脾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迷信的斗争
    柳宗元诗鉴赏 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词赏析
    印象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词赏析
    柳宗元诗鉴赏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诗鉴赏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诗鉴赏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诗鉴赏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诗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诗鉴赏 渔 翁
    柳宗元诗鉴赏 柳州峒氓
    柳宗元诗鉴赏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
    别舍弟宗一诗词赏析
    溪居诗词赏析
    渔翁诗词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词赏析
    重别梦得诗词赏析
    溪居诗词赏析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词赏析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词赏析
    南涧中题诗词赏析
    柳宗元诗鉴赏 溪 居
    【原文】捕蛇者说
    黔之驴【原文】
    【原文】江雪
    广告大师柳宗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家世和生平
    从《小石潭记》看柳宗元的“快乐”与
    柳宗元的自然哲学思想
    吴芸珏高足夏梦婕作品:从《江雪》看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的吏治改革思想作者:沈有珠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
    柳宗元:晓汲清湘燃楚竹
    柳宗元为何无缘九疑山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创作风格的形
    贺进士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桐叶封弟辩
    黔之驴
    石渠记
    《三戒》并序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
    临江之麋
    捕蛇者说
    小石潭记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柳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封建论
    【原文】小石潭记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驳复仇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以佛济儒的柳宗元
    柳州复大云寺记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法华寺西亭夜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永某氏之鼠
    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槖驼传
    觉衰
    柳宗元诗鉴赏 别舍弟宗一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姆潭记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
    读柳宗元传
    朱弦一拂遗音在------读柳宗元的诗
    柳宗元的一篇佚作《懿王像赞》及其手
    别 调 独 弹 柳 宗 元
    袁家渴记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