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CA>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原文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注释 畋:读音tián,打猎 麑:读音ní,一种小型鹿类 畜:饲养 怛:读音dá,吓唬 日:天天、每天 偃:读音yǎn,互相碰撞翻滚 啖:读音dàn,吃,这里解释为舔 习:常常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狎:态度亲近但不庄重 稍:渐渐翻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的幼崽,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翘着尾巴全来了,那个人非常恼火,愤怒地喝斥、吓唬那群狗。从此,猎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接近狗,让狗熟悉它,不欺侮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顺从主人的意愿了。小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麋鹿,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一起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了。狗因为害怕主人,只得顺从小麋鹿,一起玩得很好,但不时地舔自己的舌头,想要吃掉小麋鹿。 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它走近又愤怒它冒犯自己,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道路上麋鹿的尸体散乱不整。麋鹿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落得这个下场的原因。寓意 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说明道理: 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麋鹿是可悲的,至死还不知如何死。 讽刺那些依护权贵而得宠的小人,得意忘形最终身败名裂的可笑下场。 ◆“麋至死不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