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高论足以显露出奇思妙想。 你奉命出巡浙东一带, 惩治贪吏,慰劳百姓,了解他们的苦难。 犹如回旋翻飞在大江之上的丹凤, 终于栖憩在翰林的枝端。 在德宗意外崩驾的重大关头, 宫廷内外谣言四起,危机重重。 是你力排众议,迅速公开遗诏, 为拥立新君慷慨陈辞,使天下转危为安。 执掌徒隶簿,你为同僚做出了廉洁的榜样, 主管征赋事,你坚持制度处处为朝廷打算。 曾出任和州太守, 又左迁至湟水之畔。 母亲病故于家乡, 而你为谪人,生不能养死不能葬。 不久后两弟又相继辞世, 在他们身边痛哭的只有尚未省事的儿郎。 家中失去了主心骨, 苟活的生者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去不返。 无奈中只好抬头喊天, 万能的神呵,你今在何方! 你痛哭得泪尽声绝双目失明, 肾气衰竭,走路摇晃。 你竟然暴死于炎热的蛮荒, 守灵的没有亲人,只有仆人与丫环! 你在生被贬谪在边远之地, 死后骸骨也不能回归故乡。 悲哀呀!盖棺之后仍是流言四起, 孤独的灵旗在寒风中冻凝不扬! 想当年我们初次相识, 一见如故,互诉衷肠。 我们选择了共同的改革目标,进身朝廷, 又因为一样的原因被贬南蛮。 我们原本期望以仁义普济众生, 那必然为愚蠢的人群讥笑中伤。 我们到死也未有用武之地, 维系正义,还有何指望? 死去的,当然一了百了, 苟活者,却忧思千万。 我自己每晚都多次梦回长安, 不知是否能与你同路返乡? 兄弟呀!我长歌当哭全然出于心灵深处的哀恸, 为国为民,并非仅仅是为你而悲伤! 赏析: “兔死狐悲”,比喻遭遇不幸的人总是引起同命人的震惊和哀怜,这是因为同样的人生遭遇,塑造了同样的人生感受,故一人有难,同命者必怜之。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说的也是同样的感受。人生的伤心事莫甚于此者,那就是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突然死去,进而使自己联想到生的悲伤和死的幻灭。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凌准,字宗一,浙江富阳人,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朝气勃勃,与柳宗元一起策划并参与了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由王叔文、王伾领导的“永贞革新”,是因王叔文事件被贬的著名八司马之一。当年,柳宗元贬湖南永州(现在的湖南永州),凌准被贬广东连州(现广东连县)。凌准是八司马中最不幸的,贬连州后,他的母亲在杭州抚阳去世,紧接着他的两个弟弟先后死去,凌准忧思成疾,双目失明,最后死于桂阳佛市。对他的不幸亡故,柳宗元写了《哭连州凌员外司马》一诗和《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一文,表示沉痛哀悼,在诗文中,他以情驭辞,深情地回顾了他们昔日的友谊,盛赞凌准的气节与才学,并对他“有道而不明于天下,离愍逢尤夭其生”的不幸遭遇和“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的死后凄惨情景,悲痛难平。这首哭别亡友诗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用点睛之笔大致介绍了凌准的“才”与“命”,凌准是个“才济命不济”的人,最后果然短命而死。 第二部分,1、柳宗元介绍了凌准高贵的出身——他的祖先是尧舜手下的掌水之官,他的前辈凌统是三国孙权的大将,功勋卓著,威震江东。2、写了他渊博的学识,他身怀六艺,发愤写作,才华横溢,捭阖纵横。凌准是个学富五车的才子,他写了一首万言诗给当时的丞相,得到赏识,被提拔为崇文馆校书朗。诗中所讲的“天庭才炎高文,万字若波驰”讲的就是这件事。凌准还著有30万言的《后汉春秋》,八万言的《六经解围人文集》。柳宗元称赞他“著书逾十年,赜靡不推”,并不是用虚言为死人溢美。3、写他的五大政绩,一是建中初年,凌准在邰宁节度使府中(又称征西府)以金吾兵曹的身份任掌书记,受到普遍好评。二是他出巡浙东以观察判官的身份安抚老百姓,惩治贪官污吏,官声很好。三是写他因为在浙东的政绩被皇上诏为翰林学士。四是写凌准在贞元二十三年正月,唐德宗死后,朝廷大臣都认为五天以后再发丧,而凌准此时挺身而出,认为天下无主,必使四方猜疑,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应该立即将皇上驾崩的消息通告天下;另立新主,诏告四方,以安定天下。当时的重臣王伾听从他的意见,第二天发丧,结果验证凌准的意见是准确的。由于及时发丧,确立了新君,天下人心安定,有异志者也不敢动。五是凌准在翰林院调度钱粮,公正廉明,使那些作奸犯科者、想从国家的钱财中捞一把的人为之整肃。柳宗元通过介绍凌准的政德、政行、政绩表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和练达利索的政治品格。 诗的第三部分,柳宗元表达了对凌准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永贞革新”失败后,凌准开始被贬到四川河州作刺史,与柳宗元一样,永贞元年九月他是在赴河州刺史任的路上,再次被降职,被贬到更僻远的广东连州做司马。在他被贬的途中,他的母亲经不起儿子远谪他乡的打击,因病而逝。紧接着,他的两个弟弟死亡,而朝廷的命令却是被贬之人不能回家送丧,必须按期到任。凌准为此痛不欲生,涕泪横流。“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