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柳宗元 >> 正文

 

小石潭记

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而后面的‘‘崔氏二小生’’则有一种作者想像的人物,作者相接他们来约束自己。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
  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
  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学习文本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柳宗元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小石潭记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诗词赏析
    柳宗元诗鉴赏 入黄溪闻猿
    柳宗元诗鉴赏  田家(其二)
    柳宗元诗鉴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现世与超世思想的撞击
    柳宗元纪念馆
    以史证文:柳宗元《黔之驴》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赏析
    古典诗文选集:柳宗元文选
    柳宗元生平概述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诗词赏析
    湖湘文化与柳宗元的诗歌美学
    柳宗元手迹
    读柳宗元《三戒》有感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性设计与主客观矛盾
    柳宗元笔下的动物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
    江雪诗词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
    柳宗元的政治冒险
    柳宗元《驳复仇议》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入黄溪闻猿
    送元暠师诗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诗词赏析
    植灵寿木
    南中荣橘柚
    戏题阶前芍药
    新植海石榴
    柳宗元小传
    柳宗元是如何成为神的?
    柳宗元是不是政治家
    柳宗元之死
    柳宗元生平
    试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感悟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诗鉴赏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柳宗元
    柳宗元的散文
    江  雪
    晨诣超师读禅经
    溪  居
    柳宗元与《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句读一得
    石涧记【原文】【译文】
    文学宗师柳宗元
    柳宗元《箕子碑》
    柳宗元《桐叶封弟辩》
    【简析】渔 翁
    【简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简析】溪居
    【简析】江雪
    《炎陵志》沿革简论
    渔  翁
    《江雪》的舞美设计图
    柳宗元的改革思想与人格魅力
    谒柳子庙
    亦儒亦佛蓑笠翁 柳宗元的精彩人生
    在柳州遇到柳宗元
    柳宗元文选
    诏追赴都迴寄零陵亲故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夏 昼 偶 作
    柳宗元简介
    闻 黄 鹂
    种仙灵毗
    永州八记--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译文】
    【原文】钴鉧潭记【译文】
    【原文】【译文】钴鉧潭西小丘记
    袁家渴记【原文】【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
    石渠记【原文】【译文】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癸酉诗作者应是曹来旬
    柳宗元诗鉴赏 南涧中题
    论柳宗元山水诗意象之演变
    『宋词鉴赏』[風流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柳宗元巧用仙灵脾
    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迷信的斗争
    柳宗元诗鉴赏 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词赏析
    印象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词赏析
    柳宗元诗鉴赏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诗鉴赏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诗鉴赏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诗鉴赏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诗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诗鉴赏 渔 翁
    柳宗元诗鉴赏 柳州峒氓
    柳宗元诗鉴赏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
    别舍弟宗一诗词赏析
    溪居诗词赏析
    渔翁诗词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词赏析
    重别梦得诗词赏析
    溪居诗词赏析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词赏析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词赏析
    南涧中题诗词赏析
    柳宗元诗鉴赏 溪 居
    【原文】捕蛇者说
    黔之驴【原文】
    【原文】江雪
    广告大师柳宗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家世和生平
    从《小石潭记》看柳宗元的“快乐”与
    柳宗元的自然哲学思想
    吴芸珏高足夏梦婕作品:从《江雪》看
    钴姆潭记
    柳宗元的吏治改革思想作者:沈有珠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
    柳宗元:晓汲清湘燃楚竹
    柳宗元为何无缘九疑山
    浅析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创作风格的形
    贺进士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桐叶封弟辩
    黔之驴
    驳复仇议
    柳州复大云寺记
    平中见奇的柳宗元诗文
    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
    临江之麋
    捕蛇者说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柳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封建论
    零陵春望
    【原文】小石潭记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以佛济儒的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法华寺西亭夜饮
    始得西山宴游记
    永某氏之鼠
    种树郭橐驼传
    袁家渴记
    种树郭槖驼传
    《三戒》并序
    柳宗元诗鉴赏 别舍弟宗一
    觉衰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
    读柳宗元传
    朱弦一拂遗音在------读柳宗元的诗
    柳宗元的一篇佚作《懿王像赞》及其手
    别 调 独 弹 柳 宗 元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石渠记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