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家】 永远的师者——于漪 于漪,女,生于1929年,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学谈艺录》等。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 她的人生格言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整体感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的内容。 2.通过对《往事依依》的阅读,请你为少年于漪编写一个生活小档案。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体味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4.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多角度去思考,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 5.读文答题。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1)本语段运用了 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千家诗》的 之情。 (2)为什么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应用鉴赏】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 6.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7.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8.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探究拓展】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地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比较赏析] 课文与选文,都是童年的回忆,都用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深深怀恋,都写出了金色童年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课文文学色彩较浓,大量古诗文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典雅与厚度;选文长于叙述,细致的描写让读者顿有如临其境之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11.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12.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14.在对作者人生成长的影响方面,本文和选文有何异同?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孟海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