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 学 反 思 《往事依依》,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写的一篇回忆往事的散文。这篇课文安排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以“金色年华”为主题的第二单元,本文选材精当,内容浅显,学生易懂。对于这样一篇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如果仅仅解读文本,了解于漪老师回忆的几件往事,学生的学习收获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出发,以读为中心,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唤起学生的青春激情。我自己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 情境导入 “当圆圆的太阳爬上了山坡/当夏日的风缓缓吹来/当我们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发现我们已经长大了/那童年就显得越发地美丽”。请大家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或者对你影响较大的事情。 因为这是一篇散文,所以以散文化的语言导入,能够先声夺人,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往事大家谈 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往事是作者童年时期发生的,联系作者现在的成就,让学生知道童年对自己一生的影响。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然后和作者回忆的往事比较,能更好的进入课文的学习。 几位同学积极地回忆了儿时的事与我们分享。是呀,童年令人难忘,童年的事有可能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板题:往事依依) 三、边读边品味语言 文章的第一件事是写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这一部分从这件事对作者的感受出发,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抓住课文中提到哪些生动的形象,以及作者看画时的一些生动的词语,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文章中的第二件往事是写作者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情景。课文中作者按照《千家诗》中的编排顺序信手拈来的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读来让人钦佩作者自小那种对诗的酷爱之情。此处有几首诗课文注释和《教参》并没有给出全诗或出处,因为,那些诗学生做到了解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找出那几句诗的出处以及全诗是教师吃透教材的第一步,如果连教师都不知道那几首诗的内容是什么,那还怎么告诉学生它就是描写春夏秋冬的呢?恐怕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补充了《春日》、《寒食》、《山亭夏日》、《题榴花》、《霜月》、《雪梅》等内容,并在课前让学生找出了这几首诗的出处。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课文,还认识了很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课后再让学生搜集关于四季描写的诗句,积累到摘抄本上。或者做读书卡片,还能够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模拟于漪赠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于漪赠言:(1)——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2)——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五、小结:青少年应该: 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这样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本文写作主旨。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 (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这样安排,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谈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孩子们的独立感悟能力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不足之处: 教学设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做得不够,多数的问题以教师引导、解析为主,没有很好地做到教师应是“引导者”的角色。此外,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不是很清晰,这一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改善的。 执教者:汤秀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