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案例及设计说明
诸城市龙源学校 李志海
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083年,本文写于1083年,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他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但他却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本文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这是一篇文言文,但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结合工具书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分析通释全文,在了解一般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写法,感受皎洁的月光描写,从而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无不与以课文为载体的情感体验有关。设计好授课的导语、结语以及授课的过渡语,对于调动学生体验感受、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增加学生对月亮的直观印象;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语文教学观念转变。
3、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实现由分割的文言知识过渡到整体理解和学会运用现代文表现内容上。同时学生走上讲台,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机会。也避免了教师讲知识枯燥,讲内容低效的尴尬局面。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修改文章,不迷信和盲从的精神。
5、提前预习,让学生尽量能够背诵全文,然后在背诵的基础上了解全文。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2、搜集整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作品,从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掌握以实写虚、以静衬动的写法并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媒体组合和运用:
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结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以目前的热点问题——神州五号载人航天的成功为话题进行简要演讲。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意识的鼓励、引导学生广泛吸纳多种新知识、新信息,关注现实。同时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如刚才我们同学的演讲,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伟大的、善于创造的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都与我们古城密州紧密相关,学校的育才长廊便挂有20多位著名人物的画像,请大家看一看,画面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哪位同学可以起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关于月亮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说明】以切近学生生活的长廊人物导入,一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处处留心皆学问”,走出“熟视无睹”的学习误区。
三、课文简介,合作学习。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本文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请大家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本课有关文言文知识和课文内容知识。推荐三名同学上台为大家讲解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参与,选择合适同学上台当老师。)
【设计说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在寻找困惑质疑探讨中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发言、参与学习的机会,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探究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尽情展现自我见解,自我认识,提倡学生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环节之一,教师在课前要充分挖掘教材,以便尊重学生的选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巧妙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分析,及时与学生开展对话,鼓励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四、学生上台,介绍文章。
1、关于第一段应该注意:欣然、念、者、遂、寝、相与、步等字词。思想内容上注意“解衣欲睡”与“欣然起行”,一伏一起,一沉闷,一活跃,完全是两样心情。
2、关于第二自然段应该注意:一个写法,这是本文的重点。
教师要加入训练题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本段文字写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的?我们学过类似的写法吗?能否举例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全段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积水空明” 就月光本身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收点染并用之妙,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补充写法分析:以实写虚。举学过的例子——《小石潭记》中关于游鱼的描写。
拓展写法简介:以静衬动。举例子:《老山界》关于寂静的描写,《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句。
学生学习写法速写一个片段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修改课文中的句子:看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句可不可以修改,怎样修改,修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3、关于第三段应该注意:“闲人”的理解
本文写于1083年,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他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因而“闲人”二字,也许不无牢骚,但他自宽自慰,在作于同一时期的《临皋闲集》中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样的闲人,从官场仕途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骄子,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汲取养分,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他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设计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的加深,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及时肯定学生的成果,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保护学生不盲从和迷信的精神。高潮语的设计,是教师充满感情的独白。极富感染的语气语调,诗一般的语言,必然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走向讲台展示自己,自然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份成功将是学生再创造的源泉。同时落实了在课堂教学过程要尽力做到"五个不讲"和"七个尽量"。即:学生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要讲;学生能自己研讨出来的,老师不要讲;学生能自己做出结论的,老师不要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老师不要讲;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老师不要讲。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内容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开掘;规律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收获尽量由学生自己去运用;学法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创造;能力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发展。
四、扩展运用,增加积累。
教师示例一、[苏轼]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教师示例二、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缕朦胧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六、课后搜集,增加积累。
请大家课后搜集关于“月亮”的诗作,在我们的阅读课上交流。
【设计说明】教师利用自己搜集信息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信息搜集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