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1.知道澳门的 地理位置及相关 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中《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注意表现歌曲的情感,尤其是歌曲的第二乐段最后部分的感情内涵颇复杂。
三、教学过程:
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一) 歌曲分析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共分七章。《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这首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1—9)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第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他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学唱歌曲
1、先向学生讲解一些音乐知识:(1)mp为力度记号:弱 (2)f为力度记号:强 (3)终止线前一个冒号为反复记号
2、先范唱歌曲 ,然后再教唱。在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让学生应把表现歌曲的情感至于核心的地位。为此,要注意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注意歌词中的逻辑重音。在这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些乐句在旋律上有什么差别?在上课时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歌中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人们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这些短句的旋律多数都是上行。其中,有的表现为急切,有的表现为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因此在力度层次上也要有所区别。但是,也有一句旋律是下行的,它好像是从激动地的呐喊到内心的期待,表达了游子离别已久,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其中也隐含着一种痛苦难过的感情。因此,歌曲第二乐段最后部分的感情内涵是颇为复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是把“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唱跑调。高潮部分老唱不上去。休止符不注意休止等问题我都一一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
3、 为了更好 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范唱,还要适当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闻一多先生的简历、《七子之歌》的内容以及澳门(向学生提出澳门问题的由来, 林丹霞回答:1898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陈选米:1840年英国殖民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我纠正了林丹霞的错误在时间弄乱,是1557年而不是1898年。而陈选米的错误在于把香港问题与澳门问题弄乱了,她说的是香港问题,后归纳: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行船至此,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所行使的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台湾的相关情况。介绍中务必掌握恰当的“度”。
4、 演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艺术处理上,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演唱方案,好的方案即可采纳实践。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老师应予以鼓励,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首歌较感兴趣,学习也很积极,且掌握得也较不错,课堂气氛较活跃,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