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中心小学 夏群燕 【教材分析】 课文出自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痛苦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立足“让情感在语文课上的流淌。”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自然地表达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准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 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课件出示,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 妈妈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最动听的一张,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我要把这块蛋糕送给她吃,我要把那最动听的歌给她听。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1、这首诗中出现了一个名字,你听过吗?谁能把课件中关于他的简介读一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指名读。) 2、这首诗中出现三次“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所编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由诗歌导入揭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气氛。)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验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老师这儿有读书要求,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⑴ 读准生字、新词,碰到难读的字可多读几遍。 ⑵ 读通课文,注意要连贯。 ⑶ 读后谈一谈,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⑴ 检查自渎情况: 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⑵ 生自由说: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⑶ 师小结: 小女孩的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4、假如把卖卖火柴的小女孩拍成电影,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或情景? (生说,师结“叫卖火柴”、“擦燃火柴”、“女孩死亡”这三个情景。) 5、请你根据这三个部分,给课文分段。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下文伏笔。) 三、精读1~4自然段,体悟悲惨 1、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不停出现的是小女孩那可怜的身影,那么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多痛苦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在听的时候注意两点: ⑴ 注意老师读的语气。 ⑵ 请同学们用“ ”划出表现小女孩寒冷饥饿的句子。 师读(课件配乐),生划。 2、交流。课件出示: 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饿又冷,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⑴ 你自己好好读读,待会儿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 指名读,交流。师引导学生抓几个重点词朗读。 ⑵ 再来观察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越来越冷,语气越来越强烈。试读,男女分读,齐读。 3、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生活的悲惨,可是她的遭遇又何止是寒冷和饥饿呢?小女孩还有许多痛苦要向我们诉说!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你又是如何来理解这些痛苦的?找到相关的句子划起来,自己好好的品味,然后再交流。 随机交流: ⑴ 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用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 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① 学生读,学生说。 ② 卖火柴的小女孩仅有的一双鞋子还是谁穿过的呢?是呀,天那么冷,她根本没有自己的鞋子,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连这双大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你觉得她家怎样?(贫穷)她怎样?(可怜)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齐读。 ⑵ 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① 学生读,学生说。 ② 小女孩仅有的一双鞋,一只找不到,另一只被男孩捡走了,这其中的罪魁祸首是谁?可见这些富人怎样?小女孩怎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⑶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 学生读,学生说。为什么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带着感受读。 ⑷ 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些”指什么? (自己漂亮的金黄的长头发。) “这个”指什么? (大年夜。) 引读。 ⑸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灌”说明什么? (裂缝很大,家境贫寒。) 小女孩不敢回家,为什么?读一读。 ⑹ 刚才同学们从许多句子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可怜、贫穷、饥饿,你们同情她吗?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读把你们的同情表达出来。 (配乐朗读。) 四、感情升华 1、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你们搞明白这三个“别问我,为什么?”的真正原因了吗?看大屏幕: ⑴ 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要把棉衣给她挡风雪?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 )。 为什么“我”要留下一块蛋糕给她吃?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 )。 为什么“我”要选出一首动听的歌给她听?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 )。 生说。 ⑵ 虽然小女孩过着痛苦、悲惨、凄凉的生活,但她忘不了这是个大年夜,她和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向往着光明,向往着幸福,她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集体朗诵诗歌,把诗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3、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你会给予她什么帮助呢? 交流。 (首尾呼应,再次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生发同情。)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