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国外 >> 丑小鸭 >> 正文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   叶君健       安徒生在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中,究竟产生了怎样一种影响呢?从儿童文学创作上讲,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首先,在题材方面他扩大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域。在他以前的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品,只是民间口头创作的复述,不错,在他最初写的几篇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民间故事的痕迹,如果不算作复述,至少也有点近乎模仿。如他的第一篇故事《打火匣》,它的情节,在某些方面,就与《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他加进了欧洲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巫婆。接着的一篇《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也有欧洲传统民间故事的气息。在《豌豆上的公主》中也可以看出欧洲传统民间故事的明显影响。这几篇作品都是他在一八三五年发表的,收集在他的第一本童话集《为孩子们讲的故事》里。但这只是就形式和情节而言,在思想内容上他却摆脱了一般民间文学的框框,而立有新意。

  什么样的“新意”呢?这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源于作者当时所处的实际社会情况,当时的人生世态,这里不妨引用《打火匣》中的段落,作为说明。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位兵士在树根底下的一个秘洞里取出了许多金银以后,他的生活境遇立刻变了样,日子过得很愉快,心情也很开朗,社会地位也不同了。

  他常常到戏院去看戏,到皇家花园里去逛逛,送许多钱给穷苦的人们。这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因为他自己早已体会到,没有一文钱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现在他有钱了,有华美的衣服穿,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都说他是一个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侠之士。这类话使这个兵士听起来非常舒服。不过他每天只是把钱花出去,却赚不进来二个。所以最后他只剩下两个铜板了。因此他就不得不从那些漂亮的房间里搬出来,住到屋顶下的一间阁楼里去。同时他也只好自己擦自己的皮鞋,自己用缝针补自己的皮鞋了。他的朋友也不来看他了,因为走上去要爬很高的梯子。

  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而且写得很生动,很具体。他概括地叙出了金钱在当时阶级社会里所起的作用。最后的那句话尤其是深刻:由于他的钱花光了,“朋友.谁也不来看他了,因为是上去要爬很高的梯子。”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语言特别有风趣,他的描述完全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理去看成年人的社会生活,天真而又滑稽,也可以说是孩子的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童话的风格。

  同样,在他的第二篇故事里,他这样描写一个牧师晚间趁一个农人不在家的时候去和他的妻子相会的情景:

  这个农人倒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不过他有一个怪毛病他怎么也看不惯牧师。只要他遇见牧师,他立刻就要变得暴躁起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这个牧师这时(即夜里笔者)才来向这个女人道“日安”,因为他知道她的丈夫不在家。这位贤慧的女人把她所有的好东西都搬出来给他吃。不过,当他们一听到她丈夫回来了,他们就非常害怕起来。这女人就请求牧师钻进墙角边的一个大空箱子里去。他也就只好照办了,因为他知道这个可怜的丈夫看不惯一个牧师。女人连忙把这些美味的酒菜藏进灶里去,因为假如丈夫看见这些东西的话,他一定要问问这是什么意思。

  “咳,我的天啊!”茅屋上的小克劳斯看到这些好东西给搬走,不禁叹了口气。

  这种对一般所谓的从事神圣职业、以拯救人类灵魂为己任的牧师的刻绘,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了。但这种刻绘,也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的人生,很活泼,很天真,但是非常尖锐。这里童话的气味也很浓。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故事后面所隐藏着的有关道德和“伤风化”的问题,对孩子来说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成年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实质,从中意识到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这也是安徒生写童话的一种手法。

  在他决心从事写《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安徒生曾经这样对一位朋友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安徒生写童话不只是给孩子们以娱乐,给他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有趣的食粮,同时也有教育成年人的考虑,给他们提供许多对人生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这也是安徒生的童话的另一个特点,而这个特点在他最早的童话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在这几篇童话以后,他便彻底摆脱了一些以民间故事为素材的框框,而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放手发挥他浪漫主义的幻想,写出一篇篇有创造性的童话作品。这为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后来的儿童文学作家有广泛的活动空间。现在世界儿童文学在题材、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各个方面,能够如此丰富多彩,不能说不是始于安徒生在这方面的大胆创新。所以说安徒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其主要意义也就在这里。他接着写的许多优美的故事,如《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坚定的锡兵》、《夜莺》和《恋人》等,这些都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都是基于他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包括对儿童生活的体验。甚至那篇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属于纯幻想的《海的女儿》,也是取材于他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而且还是很真切、很深沉的体验。在他的深切体验中,他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对于全人类都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即人的灵魂问题。我为这个故事的起源曾写过一篇名为《在〈海的女儿〉铜象面前》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他从现实生活中所吸取的题材很广,差不多涉及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各个方面、各阶层的人。

  对他的祖国丹麦来说,那是一个忧患重重的时代。拿破仑掀起的一系列战争已经把欧洲搅得乱如麻。丹麦也不幸卷入了这场战争,而且还是站在拿破仑一边。安徒生一家本来是市井贫民,似乎与各国统治阶级所互斗的战争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也直接被卷进了这场战争中去:他的父亲因为生计无着,只好投进拿破仑军中去当一名雇佣兵,但是服役不到两年,由于身体不支,只得退回家来,不久即死去。安徒生这个本来很穷的一家陷入了生活的绝境。所以安徒生对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体验恐怕比十九世纪许多现实主义作家还要深刻得多。

  这些体验便是他童话创作的源泉。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和在这个生活中话动的各种人物的面貌,就成为他童话创作中的主要主人公。上自皇帝和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和在死亡线上游离的饿殍,都在他的笔下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迹印。当然他写的是童话,对象是儿童。他不能象福楼拜、巴尔扎克和狄更斯那样一些十九世纪的大师,自然主义地如实刻绘社会上的众生相。他的描述有想象,有趣味,使那些还未完全进入社会的孩子们不仅能接受,还要能被吸引,被吸引进去后还要能对那些所描述的人物有个印象,留待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理解这些人物及其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社会,发现问题,对问题去寻求解决的方案,甚至进而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做人的方式,这大概就是所谓童话的教育意义吧。《皇帝的新装》和《夜莺》就是这个类型的作品。它们寓揭露,讽刺,批判和教育于有趣的故事之中,这也是安徒生童话的艺术。

  《皇帝的新装》的皇帝及其大臣们当然是虚构的。《夜莺》中的那些上层人物也是如此。但他们的虚构也同样是根据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它里面的那些人物,在浪漫主义和轻松幽默气氛中,依次出场,雍容华贵、步履端庄,俨然是最有权威的统治者,但他们的愚蠢无知,荒唐可笑,却是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眼前,给读者以毕生难忘的印象。有关他们的嘴脸的刻绘,可能是夸大了一些,戏剧化了一些,但却是逼真,非常令人信服。他们的形象是最集中的典型,因而也最具有普遍意义。

  但安徒生最关心的还是广大人民和他们的生活。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少年儿童时代的生活经历,以及从这种生活经历中所产生的对人民的感情分不开。我们所熟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属于这个范畴的作品。它写一个贫困的小女孩在有钱人欢度新年除夕时的悲惨遭遇。它的情节我们现在已经都很熟悉了,不再重述。《她是一个废物》也是一个濒于乞丐境地的妇女的故事。这个妇女终日站在水中,靠为人廉价洗点衣服而挣扎生存下去。为了使她的体力不致于崩溃而用快速的办法产生一点热力,她得不时喝一口质量低劣的烧酒。为此她受到市长先生的蔑视和谴责,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废物事实上她每天比任何人劳动的时间都长,而且劳动的条件也非常恶劣。但是上层社会的人却看不出这一点。在这里作者表现出了他鲜明的态度:他深切地同情这样一些在底层生活中挣扎的人,同时还为他们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提出强烈的抗议尽管他的笔调是冷静的、不动声色的。这样的作品会在读者心中也激起同样的感情。

  其他一些反映农人、渔夫、小手工业者和店伙这些终日辛苦而还得不到温饱,最后不得不在贫困和孤寂中死去的人们,也是非常生动和逼真,在我们的感情上唤起强烈的反映。他在歌颂这些人的善良的同时,在他的描述中还特别强调他们贫而无告的境遇,为他们发出求救的呼声。但这种呼声并不耸人听闻,而却是极度深沉,深沉到渗透读者的心灵深处,使他们从感情上认识到这种生活再也不能让它继续,必须从社会制度上作出根本性的改进。读者读了《单身汉的睡帽》、《安妮·莉斯贝》和《沙丘上的故事》等这样的作品,便无形地要得出这样的结论。

  还有许多人在这个矛盾重重的人世间度过了一生,但是从没有尝过人的生活。“幸福之神”也并不是没有在他们眼前出现过。但她也只是在空中一闪就消失了,正如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根火柴的闪光中所看到的那种美景一样。但现实的生活也只能让这些挣扎在下层的人仅仅看到一点闪光。这种闪光给人带来一点生活的憧憬,但从不变成事实,只是可以模糊地望见,而不可以企及,这反过来更增添了人们的痛苦。有不少人就一直在这种痛苦中活到暮年,直到这一生白白地结束。《城垒上的一幅》和《瓦尔都窗前一瞥》就绘出了这样人生的一幅图景。有的人在这样的图景中耗掉了她(他)们的青春。更有的人还没有达到青春时代就已经遭到灭亡,如《铜猪》中的那个孩子。她(他)们也可能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但是不合理的社会不容许他们发挥才智,为人类文明的大殿添加几块砖瓦,使我们的这个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铜猪》中的那个小天才在夭折时就留下了一件艺术品。这说明他该是具有多大的创造潜力,但无法发挥而形成了浪费。这种真相的暴露实际上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严厉的抗议。

  安徒生的这种态度,产生于他对当时他所体验过的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想,因而是真切的。这种态度贯串于几乎他所有的童话作品,因而这些作品也都非常感人。这是一种人民的态度,基于他站在人民的立场而发生的一种人民的感情。用这种感情来分析和反映社会,他自然不同于他同时代以及他稍后的一些欧洲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反映的生活领域、广度和深度,并不亚于十九世纪的一些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但他没写出象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卷帙浩繁的长著。实际情况不容许他这样作,因为他的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不可能象成年人那样读长篇巨著。他的表现形式是童话,必须短,至多也不能超过短中篇的篇幅。而且这些短篇还必须写得简练、集中,同时正因为是给少年儿童阅读,还必须写得生动、活泼,有幻想、有风趣。这是欧洲十九世纪一些现实主义作家所未能做到的,这也是他不同于他这些同时代人最突出的一点。因此他在体现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时,所遭遇的难度也要大得多。但是他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很成功的结果,成了一个儿童文学大师,同时也为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创作树立了一个标准。

  他的那个时代是灰色的。广大人民所过的生活也是灰色的,看不到出路。那些上层的达官贵人和富商大贾也只有在这个背景上过他们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日子,因此他们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前途。整个时代使安徒生感到抑郁。而那时象马克思主义那样科学的社会分析,给人在黑暗中展示光明的前景,还没有出现。面临这样一个局面,一个忠实于现实生活的作者,最多也只能做到纯客观地解剖社会,不动感情,不作任何奢望。也只能这样,他才不至于坠入悲观的深渊。只有这样他才能采取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保持自己的心平气和而能继续地写作下去。当时大多数的现实主义作家都是这样。也正因为他们能不停地写作,才织出一幅幅头绪纷纭的社会画面这些面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所谓一面时代的镜子,甚至后来的巴尔扎克也是如此。

  但安徒生不是这样,他不能冷眼旁观,他是动感情的这也许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个诗人的缘故吧,他有许多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就显露出他的感情。只可惜这种感情为他的时代所影响,基调是忧郁的这当然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特别是在他的后半期的作品中是如此:那时严酷的现实已经把他青年时代的浪漫主义情绪冲击得几乎荡然无存了。象在《依卜和小克丽斯玎》、《单身汉的睡帽》和《沙丘的故事》这类作品中,这种忧郁的调子就非常浓厚。但他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对人类仍然充满了希望,对人类的前途仍然洋溢着信心,虽然人类的前途究竟会是怎样一种局面,他的概念仍很模糊,这种希望和信心也并不是来自他诗人气质的幻想,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他的基本信念是乐观的。

  人是一种高等的动物,他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一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个“灵魂”并不是宗教中所说的那种神秘的东西,而是具有实际“道德”意义的属性。在安徒生说来,它是“品质和理想”的溶合体。所谓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低级动物甚至比低级动物还要低劣的动物,一种失去了人的道德属性的东西。因为“人”具有这种特点,所以“海的女儿”才不惜牺牲她一切可能在海底龙宫所能享受到的快乐而追求一个人的灵魂。她虽然最后没有得到这个“灵魂”,但她的行为是按照“灵魂”所要求的规范而作出的。她最后牺牲了自己而保存了王子的生命,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而使别人幸福。她的努力得到了悲剧的结局,但她的品质是伟大的,值得我们“人”来向她学习。这也是对我们已经具有“灵魂”的“人”的一种提醒:我们应如何重视这个“灵魂”。

  “灵魂”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表现在向上,向“真”、“善”、“美”的境界追求。正因为如此,它又说明了“人”所具有的另一个特点;“创造性”。在宗教上说,上帝创造世界。安徒生信仰上帝,他的作品已经在许多地方表现出这个特点。但他的上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理想的“人”的具体化身,是“真”、“善”、“美”的代表,因而所谓“上帝创造”世界,在安徒生的思想中,实际上也就是人创造世界。

  安徒生的童话有好大一部分,就是描述和歌颂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人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这些具有创造性的“人”,有的是历史上的,有的是现代的,而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非常艰苦,如在黑暗的中世纪。这些人在愚蠢的残暴压力和酷刑的威胁下毫不退缩,仍然进行创造和发明,如坚持地球是圆的学说的加里利略。《光荣的荆棘路》这篇作品中所描写的就是这些人。安徒生尽情地歌颂了他们和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对人类的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和给人向实际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他们在社会地位上有的是极渺小,甚至被人踩在地下,如《铜猪》中的那个小家。但他们却在创造文明和历史。

  在安徒生看来,只要是一个人,具有一个“人”的灵魂,他就能够创造,而且也应该创造。当然,没有“灵魂”的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能数目还不小,他们恣意进行破坏和毁灭,开历史的倒车,他们也可能得逞于一时,但是他们最终还是不可能阻止历史的前进。安徒生在象《天鹅的窠》和《一串珍珠》这样的一些诗一般的童话中,把丹麦人民中和世界其他民族中所出现的发明创造者,视为历史的推动力而加以赞扬。这事实上也是同时对于那些专门起破坏作用的、没有“灵魂”的人的一种有力的申斥。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安徒生思想中的“创造”和“发明”不只限于在有“专业”知识的人或象科学家这类经过高级训练的人中间,而也是植根在广大的劳动人民之中,在他们劳动实践之中。他的这个看法,越到老年,就表现得越明显。他所写的最后一篇故事《园丁和主人》,就是一个很生动的说明。那个勤劳的老园丁,在他主人的果园里的不断劳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水果新品种。崇洋的主人每天在餐桌上尝到这些新品种的美味的时候,还以为它们是进口自外洋。殊不知他那个小小的果园就是这些珍奇鲜品的发源地,而他那个看上去不显眼的园丁就是这些品种的创造者。他所创造出的新品种,不仅丰富了主人的餐桌,还流传到国外去,为吐界园艺作出了新贡献,也为丹麦争得了美名。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园丁又成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他相比,他的主人也许是一位大官,也许是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人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种对人民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信念,自然不可能使安徒生对人类的前途感到悲观,尽管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那么暗淡无光,充满了苦难。他相信仍有不少人在这种情况下埋头创造,推动历史前进。他本人就是在当时不可想象的困难条件下从事童话创作,追求“真”、“善”、“美”的。事实上,不管在怎么样的黑暗的历史时期,人民的创造力总不会完全停滞。道路是曲折的,但历史总是在前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任何破坏者最后总是被历史的车轮压碎的。安徒生不仅相信人类的前途,还相信他所处在的、使他感到压抑的“当代”,也有它进步的一面,在黑暗中潜藏着光明。《幸运的套鞋》中的那些故事就说明了他的信念。那些故事的调子是轻松的、愉快的、幽默的,因而也是乐观的。

  这个信念也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种动力,也是他的哲学,他的思想内容如果说他也是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的话。他的这种哲学,这种思想,体现在那些生动、活泼、充满了美丽幻想的故事之中,对于昨天、今天、甚至明天的读者,也会起鼓舞的作用,推动他们向前迈步,勇敢地正视生活的现实。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抒情的、风趣的和带讽刺的一面。但他的讽刺在对人民的方面来说,是温和的,善意的,总是引起人微微地发笑。在这微微的发笑中,我们会进一步认识人生人生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但却是最细致、意义深长的一面。当然,安徒生的讽刺也有他非常辛辣的一面,特别当他要暴露上层统治者丑态的时候,如在《皇帝的新装》中。但对广大的人民他就不是这样。他象十九世纪欧洲的一些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他对人生也是在静静地观察和分析,但他却不是冷眼旁观,而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爱护。正因为如此,他那对于他的人物的某些言行近似批评、而实际上是欣赏的讽刺,使人读起来也感到温暖和有趣,觉得人生并不是那么凄凉,而却是充满了情趣,值得好好地活下去,使它更富有意义,更能发挥创造性。这也是安徒生的信念的另一种表现。

  这方面的作品,在安徒生的全部著作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它们在篇幅上都不是很长,有的是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塑造,有的则很简练,随笔写来,很象散文。《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是这类童话的一个典型。对我们说来,有趣的一点是,这里面的一个关键人物,象在《夜莺》里一样,又是一个中国人这也说明安徒生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对中国很有感情,怀有许多幻想。他是牧羊女的老爷爷。旧时的中国人对于子女的爱情问题有中国的一套习惯看法和作法;儿女必须取得长辈的同意才能结婚。这位中国老头儿偏偏不喜欢牧羊女与那个扫烟囱的青年相爱,他一提起这个问题就摇头他虽然是瓷做的,但他的头却能转动。这对恋人又不好当面违抗他的意志,只好计划私奔。主意是那个牧羊女出的。扫烟囱的青年也不好打击她的热情,只好带着她趁老头儿夜里睡觉的时候钻进烟囱,爬了出去。牧羊女站在屋顶上的烟囱口,向四周一望:多广阔的一个茫茫世界啊,简直是无边无际,而且又是黑夜,除了天上不停地眨眼的神秘星星外,这个世界更是深不可测。牧羊女害怕了,她又要求回到老头儿所在的那个狭小房间里去,因为那儿究竟是她所熟悉的环境,是她的家,她在那里有安全感。扫烟囱的青年又只好领着她穿过烟囱,回到那个中国老头儿的身边去。

  这一番年青人的冒险行动,结果证明全是徒劳。他们费了好大的气力和心思,到头来还是回到原来的一个小角落里来。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喜剧,幻想和现实的矛盾。安徒生用轻松的语言,含蓄的笔调,给我们展现出这样一个人生舞台的小场景,一个青年时代的小型狂想曲。这里有一些儿辛酸,但有更多的微笑。为了满足读者的感情,安徒生最后还是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老头儿在他们俩私奔的时候,要追他们而没有赶上,结果摔了一跤,把脖子跌断了。屋子的主人把一个骑马钉从后面又把他的脖子接上,固定下来了。他仍然威严地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但已不能再摇头了,那对年轻恋人把他的不摇头当做默认,便结为夫妇,亲属间的内部矛盾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许多有关人生的思索,但也带来温暖的、会心的微笑。

  在这个故事中,安徒生突出地表现出了他写作手法的特点。这个故事本身是一个幻想曲,但那对年轻恋人的波折和思想反复却不是来自幻想,而是基于生活现实现实到这种程度,甚至也使我们联想起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故事是根据典型的环境展开的。老爷爷是个瓷人,只有他的脖子能够活动;扫烟囱的青年,职业就是在烟囱里钻来钻去,所以他能很轻松地把牧羊女带上无人的屋顶,牧羊女成天和老爷爷在一个小房间里呆,在一起,生活很单纯,所以一走进大干世界就惊惶失措而害怕,最后又要回去,老爷爷因为脖子被固定了不能再摇头,而使得他们终于满足了心愿。这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没有什么不合生活逻辑和不可置信的地方。人物之间的关系、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以及最后问题的解决方式,都符合他们所处的实际环境下的实际情况。这里还有青春的颂歌,有青年时代的哀怨和欢乐,这也符合实际情况。此外,故事中还有意境,有诗情,这都是欧洲十九世纪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所未能做到的。也许这就是安徒生的现实主义与其他作家的现实主义所不同的一点吧。

  《坚定的锡兵》也是同样类型的作品。那个作装饰品的锡兵和那位苗条的女芭蕾舞演员,从没有机会接近,只是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遥遥相望,心心相印。他们的恋情是沉默的,从没有用语言表达过。由于客观环境的种种偶然的不幸,锡兵被迫和沉默的恋人分开了,但是由于另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最后一阵嫉妒的妖风把他们吹进一个火炉里,他们共同火化了,但那个锡兵在烈火中却凝成了一颗心一颗对他的恋人永远忠诚的心。这也是一个典型环境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但这个象征性的故事却同样充满了诗情,促使我们微笑,但更促使我们深思,思索我们的人生,回味我们的青年时代:这个人生含有酸、甜、苦、辣,但是可爱。我们年轻时读起来有这样的感觉,到年老时读起来更有这个感觉。所以安徒生的童话的读者,广义地说,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这也是安徒生童话的另一个特点。

  这些特点也表现在安徒生所使用的语言上。那些语言是天真的,烂漫的,孩子气的,充分地表现出孩子们的心理,也引起我们成年人作许多联想。这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特别明显。要举例子,差不多俯拾即是,在每一个文字段落中都能找到。但我不想在一些段落的行文中去寻觅“典型”。我只是随便引用几篇童话中的第一段的头一句,以见一般,如下:

  有一个豆夹,里面有五颗豌豆。它们都是绿的,因此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一个豆夹里的五颗豆》

  你大概知道,在中国,皇帝是一个中国人,他周围的人也是中国人。

                            《夜莺》

  从前有一个毫子,当他从造币厂里出来的时候,他是容光焕发,又跳又叫:“万岁!我现在要到广大的世界里去了!”于是他就走到这个广大的世界里来了。

                          《一块银毫》

  这些话,乍看起来,就象是一堆孩子气的废话,毫无意义。但孩子们讲话实际就是那个样子:天真,幼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但是在我们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们不仅好象听到了孩子们讲话的声音,而且还似乎看到了他们讲话的姿态。象这种表现手法,恐怕应该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吧,孩子们读到这种叙述时,会感到非常亲切,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对于成年人包括老年人说来,这是一些多么值得玩味的词句。它们把我们带到我们的童年时代。在老年人的回忆中,那是一个诗意的时代。实际上这种语言也是诗用极朴素的词汇所写成的诗。

  总的说来.安徒生的每篇童话。从语言到意境,都可以看做是诗。是艺术品。它在促使人们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及其问题的同时,还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就少年儿童读者而言,他们为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所局限,不一定能全部领会到这些童话的内涵,但它们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通过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有关是与非、美与丑的鲜明态度,不仅给他们以精神的快感,还会对他们在道德和品质的陶冶上给予巨大的启发。所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既完成了它们教育孩子的任务,又起到了让他们的父母“想想”的作用。

  如果说一个伟大的作家应该是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三位一体的混合物的话,一个童话作家恐怕也不能例外。安徒生显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样一种“政治家”,虽然他已经充分地表现出他是一个思想家和诗人。也可以说他不懂政治他生活在拿破仑的战乱时代,但他从没有在他的作品中接触到当时的政治。可是他并非没有政治。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他的爱憎,他的歌颂和谴责,他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他希望他们得到幸福的强烈愿望,这些就能代表他的一种政治态度。只是他的这种态度没有能把他引向解决他所希望解决的人生问题的正确道路上去。这是时代给他的局限,也是他无能为力的事。他也为此而苦恼。这种苦恼有时给他的作品特别是中年以后的作品覆上一层薄薄的抑郁气氛。说来也奇怪,这与他某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如《没有画的册》的调子倒很协调,作为概括,我想不妨提出这组作品作为安徒生的思想、气质和艺术的一个集中的说明。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丑小鸭,安徒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与反思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课标解读
    《皇帝的新装》课文导读
    《皇帝的新装》课文简析
    《皇帝的新装》学法导引
    《皇帝的新装》课文结构分析
    《皇帝的新装》课文背景知识
    《皇帝的新装》课文写作特色
    《皇帝的新装》素质教育新学案
    童话欣赏:《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练习说明
    《皇帝的新装》教学建议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皇帝的新装》所依据的西班牙民间故…
    论童话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
    《皇帝的新装》字词综合运用
    课文皇帝的新装研讨
    《皇帝的新装》人物描写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3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4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2
    《皇帝的新装》问题研究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2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3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4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5
    《皇帝的新装》主题新解:人性的悲哀
    《皇帝的新装》重难点突破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欣赏
    【原文欣赏】皇帝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解读:一篇庄严的成人…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
    《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2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思想内容
    《皇帝的新装》审美鉴赏──亦真亦幻…
    《皇帝的新装》写作亮点
    《皇帝的新装》的艺术特色
    《皇帝的新装》问题探究
    《皇帝的新装》动作描写
    《皇帝的新装》心理描写
    《皇帝的新衣》续
    童话的特点与作用
    富翁
    丑小鸭
    《皇帝的新装》电子教材
    《皇帝的新装》整体把握
    《皇帝的新装》典题例析
    《皇帝的新装》学法指导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英文赏析】皇帝的新装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拇指姑娘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预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同步达纲练习
    《皇帝的新装》课外语段阅读题训练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课内语段阅读题训练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基础知识训练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课时训练
    一本不说话的书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丑小鸭》说课稿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丑小…
    《安徒生自传》:童话背后的苦难
    《丑小鸭》电子教材
    思辩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探究美…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杂谈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问题研究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一课教学反思──谈如何应…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整体把握
    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研讨与练习说明
    不懈追求──“丑小鸭”走向“白天鹅…
    《丑小鸭》参考图片
    丹麦给安徒生过生日
    安徒生的童话
    《丑小鸭》中心思想
    《丑小鸭》教学建议
    安徒生之为安徒生
    《丑小鸭》多音字辨析
    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人教版七年级…
    《丑小鸭》学法指导
    安徒生的生平和创作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素质教育新学案
    《丑小鸭》写作背景
    《丑小鸭》课文背景知识
    《丑小鸭》生字注音
    《丑小鸭》形近字辨析
    从天鹅的蛋里出生──发现孩子内心美…
    推陈出新 老课新教──《丑小鸭》教…
    丑小鸭的天鹅梦 勇敢者的交响曲──…
    《丑小鸭》课文评点
    《丑小鸭》词义辨析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的梦想──改写《丑小鸭》
    《丑小鸭》写作特色
    《丑小鸭》难句解析
    《丑小鸭》结构分析
    《丑小鸭》写作特点
    《丑小鸭》问题探究
    《丑小鸭》研讨赏析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反思体验
    青蛙王子
    快乐王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新编《丑小鸭的故事》
    关于《丑小鸭》主题的探讨
    童话及特点
    《丑小鸭》疑难解析
    《丑小鸭》习题精选
    “我”看《丑小鸭》──《丑小鸭》课…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同步练习
    《丑小鸭》同步练习
    《丑小鸭》同步轻松练习
    《丑小鸭》同步达纲练习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多角度教学设计
    《丑小鸭》多角度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词语解释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有关资料
    《丑小鸭》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