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病梅馆记 >> 正文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评级用过)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复习词类活用;

2.能力目标: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词类活用,理解文章的主题及作者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教学设想

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言知识较少,易于理解,所以计划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把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氛围

播放费玉清演唱的歌曲《一剪梅》,屏幕显示梅花的图片。

二、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歌曲与图片,让学生回忆有关“咏梅”的诗词或歌曲,并总结历来为人们所歌颂的梅花的品质。

教师介绍梅花,通过人们对梅花品质的普遍认知与本文中作者对梅花的特殊印象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新课

1、解题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提问学生,教师明确。

(课件显示)

2、检查预习情况

[教法]投影显示下列字音练习,提问学生。

[要求]读准字音,并解释词语。

(课件显示)

欹qī(倾斜)    诏zhào(告诉)    斫zhuó(用刀斧砍)    遏è(阻碍)  

诟gòu(辱骂)   贮zhù(贮藏)

3、朗读课文

[教法]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中一人读第一段,另一人读后两段。

[要求]在两名学生读课文的同时,其他学生看课文,用铅笔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和句子。

4、落实文言词语

[教法]利用多媒体投影下列句子,提问学生。

[要求]要求学生读准句子,落实红色字词。

(课件显示)

(1)文言实词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使:让,命令)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病:有病)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解:解开,解下)

予本非文人士                      (本:本来,原本)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使穷尽,用尽)

(2)文言虚词“以”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把)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以:凭借)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以:来)

(3)词类活用

夭其稚枝                    (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绳:名词用作动词,约束)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病,损伤)

锄其直                     (锄:名词用作动词,锄去,铲除)

纵之顺之                   (顺,动词的使动用法,理顺)

必复之全之                 (复:动词的使动用法,复原;

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健全)

5、解释疑难

[教法]采用学生提疑,学生和教师共同解疑的方法解决课文中学生不懂的字句问题。

 [要求]请学生分段对文章的字词提出疑问。

6、齐读课文,并思考、概括各段的大意。

[教法] 全文疏理完毕后,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要求]边读边找各段中心句,思考并概括各段大意。

各段中心句

——(1)文人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2)予本非文人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3)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概括各段内容,用两个字浓缩。

——梅祸---贮梅---疗梅

7、主要内容

[教法] 以设疑提问,启发谈话为主。

[要求]通过分析文章的表层内容,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师介绍清朝末年封建统治者所采取的内政外交统治政策,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上“万马齐喑”的沉寂局面。

[问题1]在这样的时代,可以说作者把自己的一腔悲情寄托在梅花当中,文中的梅显然就不是简单的植物了。作者把它比喻成了什么呢?

——人才。

[问题2]那么相应地,我们来看作者把其他内容分别比喻成了什么,或有什么深刻含义。

(课件显示)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意)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 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

统治者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

人才遭到严重钳制

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

蛮横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

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之心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 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问题3]从表现手法上来说,作者运用的叫什么手法?

——托物言志。

[问题4]联系我们以上的分析,谁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要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8、比较阅读

[教法]复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

[要求]在对比阅读中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手法及文章的深刻内涵。

比较阅读《盆松》找思想内容、写作方法上的异同。(课件显示)

盆   松

一样金色的种子,

一样绿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栋,

却作这点缀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萧萧岭上情,

谁知我心中的不平?

 

参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主张个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异:《病梅馆记》以梅喻人,借梅议政,比喻贴切,形象鲜明,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旨。《盆松》是一首咏物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直抒胸臆。

四、扩展讨论

[教法]教师引导,激活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 (课件显示)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讨论中有可能谈到的问题:教育制度、考试方式、人与环境的关系、挫折教育、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

五、课堂小结

根据大家讨论问题的看法,有感情地做出正面总结,提出呼吁与希望,将学生从沉重的情感中拉出来。使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正确认识环境对人才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二,要求:抄题,解释加点词,并通译句子。

六、板书设计

 

病  梅  馆  记

龚自珍(清)

一、     梅  祸

二、     贮  梅

三、     疗  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病梅馆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病梅馆记》教学设计(评级用过)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病梅馆记》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
    病梅馆记·(清)龚自珍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
    病梅馆记赏析
    病梅馆记作品原文
    《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的手迹-罕见
    【注释】病梅馆记
    龚自珍及《病梅馆记》相关资料
    龚自珍《病梅馆记》写作时间与相关梅…
    《病梅馆记》说课稿
    病梅馆记 教案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1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
    病梅馆记说课稿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教学设计3
    《病梅馆记》说课稿3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4
    《病梅馆记》精品教案设计5
    古诗文翻译赏析 病梅馆记 龚自珍
    《病梅馆记》说课稿2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案例
    病 梅 馆 记
    灯 下 漫 笔
    《漫话清高》
    胡同文化
    过秦论
    勾践灭吴
    《拿来主义》教案
    病  梅  馆  记
    烛之武退秦师
    《诗经·伐檀》赏析
    <<诗经·硕鼠>>赏析
    谈古代的讽刺诗
    中国历代讽刺诗
    病梅馆记原文 译文 欣赏
    乐羊子妻 原文
    《诗经·鄘风·相鼠》赏析
    病梅馆记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
    灯 下 漫 笔
    巴尔扎克葬词
    《灯下漫笔》
    《梦游天姥吟留别》
    《离骚》
    美腿与丑腿
    灯下漫笔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2
    五人墓碑记
    《病梅馆记》教与学
    病梅馆记
    漫话清高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病梅馆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从《病梅馆记》看龚自珍的思想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
    《项脊轩志》
    晚风拂柳笛声残——李叔同《送别》赏…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 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教学实录
    读《伊索寓言》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病梅馆记教案
    登 泰 山 记
    《病梅馆记》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
    《病梅馆记》说课稿(评级用过)
    文言文翻译教案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春教学设计(苏教版)
    春教案(苏教版)
    《病梅馆记》教学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