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下 漫 笔
鲁迅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人们满含辛酸的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萝绮者,不是养蚕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贫困一如既往,诗人的解释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至于他们自己本身原因,诗人们并没有涉及,也许不愿,也许不能……那么,作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鲁迅先生是怎样认为的呢?他又是怎样概括漫长的中国历史的呢?请快速阅读全文,而后作答。 二:研习文章 (一)分析鉴赏 1. 作者是怎样概括中国的历史的?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小结过渡: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被这20个字浓缩了。中国的历史是老百姓的历史,要么做不成奴(板书)隶,要么暂时做稳了奴隶。 2. 什么是奴隶?鲁迅先生在一篇小短文里有这样很形象地描述。 (分发《聪明人和奴才和傻子》) 3. 学生对文章中的“奴才”的概括。 (对生活有抱怨但又不思反抗,胆小怕事) 4. 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 参考: A 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 心悦诚服 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 杀掠 希望 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C 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 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6. 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 (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 为主。) 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略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7. 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 (黄巢 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 ,“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 ) (二)思辩讨论 安心为奴的,作者是哀怜;揭竿作乱的,作者又批判。请讨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揭竿作乱的人应该有让天下百姓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胸襟和愿望,而不仅仅是为了黄袍加身。安心为奴就会失去做人的基本尊严。) ①追问:②③④ (,就会不思反抗,从而。先生的思想核心是“立人”,而“立人”的根本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自由。) (三)愿望憧憬
1. 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 争 )板书 2. 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 (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 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 4. 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 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板书划线 )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五)总结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日本作家增田涉这样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