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那么语文课堂呢?我先不空谈,而是先把自己曾经听过的一堂课《病梅馆记》的听课记录以及对此课的点评摘抄下来,然后再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问题。
《病梅馆记》的听课记录以及此课的点评:
(一)、导入(3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两张人物肖像画。说说是谁?(出示范进、孔乙己人物肖像画)
学生纷纷说出:范进、孔乙己
教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和语言?
学生:范进拍手大叫“我中了!”;孔乙己手按碟子:“多乎哉?不多也。”(其它细节亦可)
教师:同学们,谁来谈谈作者描绘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意图?或者说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
学生: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摧残
教师:不错。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千百年来,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撰文给予揭露、抨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类似的文章,向封建统治者、封建科举制度宣战的檄文——《病梅馆记》
★点评:直奔文章寓意,有提示主旨,兼激趣之意。
(二)、初读复读课文,疏通文意,识记积累(18分钟)
1、A、大家齐读课文,正音。
出示投影:
pánqīzhóupǐyüzhìèzhù
蟠欹斫癖鬻稚遏贮
B、对含有生字的语句自读多篇
★点评:初读课文,熟悉文章,识记生字。好!
2、听朗读带,根据要求,理解词义,并积累词语
(1)学生一边听朗读带,一边依课件要求寻找问题答案
出示多媒体课件:A、理解“欹、绳、棕缚、诟厉、烈”等实词的含义
B、找出4个使动用法的词
C、说说“可以、智力、生气”等词的古今义
D、勾画出含有“使、病、解、本、穷”等词的句子,并理解它的意思
(学生在听后思考问题时,小组小声讨论,迅速作出小组答案。)
(2)依次叫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订正,最后出示参考答案课件
(学生作答时,允许本组成员和其它组的成员加以补充)
出示课件;A、欹---横斜的、绳---约束、棕缚---棕绳的束缚、
诟厉---辱骂、烈---酷烈、惨烈
B、五个使动词:夭、病、顺、复、全
C、可以----可以来、智力----智慧能力、生气----生机
D、使-----又不可以使天下之人(使、让)
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
江浙之梅皆病(成为病态)
解-----解其棕缚(解开)
本------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
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病梅也哉(穷尽)
(3)学生自由质疑提问(仅就不懂的词),教师作答
★点评:充分估计学生会有一些常用词不懂,教师加以引导,允许学生提问;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去勾画积累即使懂得的常用词。理解词义这一步很重要,也很关键。它直接关系着语句的翻译和文意的把握,如何使这一步得到落实以及实现高效?利用诵读、问题、讨论、质疑、多媒体等手段,就能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3、个别朗读课文,同学之间抽句互相口译,迅速把握句意。教师抽查。
出示课件:A、以绳天下之梅也
B、以夭梅病梅为业
C、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D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E、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F、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明确:A、来约束天下之梅
B、来使梅变得奇形怪状,让它成为病态的
C、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D、把五年作为一期限,(我)一定要让它们的生机恢复,使它们的形态得到保全。
E、我本来就不是文人画士,甘愿受到(他们的)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
F、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点评:由于词汇得到基本落实,那么对句意的理解就不太难。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如何推断、如何补充省略成分、如何组织文字。学生互相抽句口译,不仅可以激趣,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迅速把握文意。
(三)研读品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品寓意;联想拓展(19分钟)
1、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1)、分两大组朗读两遍,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
根据练习提示,或分层次,写出始末句;或概写段意、层意;或填写文中词语
(产梅之地)(第一句)
(曲)-(直)
“美”梅标准:三对反义词(欹)-(正)
(疏)-(密)
病梅(第一段)病梅之因(2--6)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斫)-(养)-
鬻梅者的行为:动词(删)-(夭)-
(锄)-(遏)
评论感叹(第七句)
疗梅(第二段)(决心、行动):一系列动词(纵)-(顺)-(毁)-(解)-
(复)-(全)-(贮)
(第三段)愿望、苦心
(2)师生共同完成:或小组探讨,或教师点拔。
(在师生共同完成的过程中,逐步演示课件)
★点评:分组朗读,除进一步熟悉课文外,也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解答问题;以练习的形式完成对文意的把握、内容的理解,既可使学生有针对性思考,又可节约时间,为下一步理解文章的寓意、写作方法打下基础。
2、深层研读、品味,把握作者的写作用意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出示投影)
龚自珍联诗一首
此生欲问光明殿即此难免群公瞋(有报负,不为人用)
亦曾自矜医国手满目疮痍哪堪问(国家腐败,黑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求变革,追求自由、个性)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凉度平生(开一代文风,政治无为)
联系注释(1)补充
龚自珍A、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之一。
他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满目疮痍哪堪问”,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没落,面临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但他有抱负,“此生欲问光明殿”、“亦曾自矜医国手”,反对帝国主义入侵,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可惜不为世所容,受保守势力排挤,“即此难免群公瞋”,辗转京城十年,也都是小官,最后被迫弃官回乡,只落得“纸上苍凉度平生”。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的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B、也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开近代散文先河。
他著作丰富,有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文大多都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他的诗词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其作品收在《龚定庵全集》。
★点评:把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融合在一首诗里,既醒目又有趣;同时又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
(2)反复默读,品味三组反义词的作用以及“病梅”、“疗梅”等一系列动作的含义和寓意;并指出“梅”、“‘美’梅标准”、“文人画士”、“鬻梅者”等形象的寓意
(出示两盆梅花盆景或两张梅花盆景照片;师生对此共同讨论)
多媒体显示:
三组反义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点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直、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
斫――揭露了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
删――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的钳制
夭――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锄――比喻大量忠良耿直之士遭到清洗
遏――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
养――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
“‘病’梅”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续运用,精当地、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压制人才的毒辣手段和险恶用心。
“疗梅”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续运用,写出作者拯救病梅的决心和行动。这里显然表明了作者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摧毁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
梅――象征人才
‘美’梅标准――喻人才标准
文人画士――象征统治者
鬻梅者――喻走狗、帮凶
★点评:通过反复默读、点拔、作者作品背景介绍、商讨、多媒体等多种方法手段的运用,学生也能较快地把握作者的用意、作品的寓意。
(3)提问:这种借梅议政、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教师对此稍作展开:谈谈它的含义、特点以及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一方法:在禁锢得象“罐头”一样的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象“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作者也会被杀,那么直接去讽刺抨击封建统治者、封建科举制度就显得更不可能。因此,龚自珍用这种含蓄、曲折的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的理想。)
★点评:再次联系背景,进一步揭示文章主旨和寓意;稍作讲解,为课后作文作准备。
3、、联想拓展提问: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文章?
韩愈《马说》:人才埋没论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能顺木之天而致其性焉尔”(美贵在自然)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点评:这一步很重要。长期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联想习惯,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前后新旧知识逐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也有助于对文章主旨和文章寓意的理解。
(四)、听读背诵课文;布置作业。(5分钟)
1、关上书,闭上眼睛,听读两遍。
(先叫一朗读能力好的同学朗读一遍,然后听朗读带一遍)
★点评:同学们各自静静地去品味这篇文章,巩固所学;又为背诵课文作准备;也兼有放松休息之意。
2、依据提示背诵课文
(再次显示那讲解文章结构、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依此背诵)
★点评:有了八、九遍朗读、默读的基础,又有文章结构、内容的课件提示,至此背诵这二百七十字不到的文章不难。既能用最经济的时间让学生拿下本文,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3、布置作业
i。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二,积累词语。
ii。仿照本文的写法,就常见物“粉笔”构思一篇文章。
★点评: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以及拓展能力点训练。
下面再谈谈课堂教学艺术的问题:
这堂课应该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它体现了如下七个特点: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明确丰富
4、方法得当多样
5、表述清晰准确
6、组织严密有序
7、气氛热烈融洽
那么,课堂教学艺术是什么呢?“江西师大”熊大冶教授给它下了个定义:“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高级教学形态,其最为关键的就是“创造”两字。”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它体现了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
现在我肤浅地对此作一诠释。本人认为课堂教学艺术并不神秘,其实就是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恰当的手段、恰当的顺序,通过自己整理好的教学材料或学生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愉悦地完成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知识性的、技能性的以及人文性的教学目标。
首先,应对语文课堂结构要有个科学的认识。语文课堂由四个系统组成。这四个系统是:
知识性目标
1、目标系统:技能性目标
人文性目标
以训练为主(桑代克)
注:A、要科学恰当;以课文类型不同,存在以某一点为主
以感悟为主(泰勒)
B、它是教师教学的“的”。
2、材质系统:教学材料或学习材料(包括检测材料)
注:A、这一系统最为关键。有好差详略之分,体现老师的个性和教学功底。
B、它是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源”
(同一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可由不同课文的组合而达到,多次的课程改革就是例证;同一课文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取舍不同。一篇课文,我们在小学可学,初中也可以教,高中甚至大学也可以学习。所以课文也只是一种教学或学习的材料。从某一种角度上说,课文也只是老师教学的一种手段,不管你用它去训练学生的能力,还是用它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弄懂这一概念很重要。如此,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也就不必面面俱到,满可以大胆地割舍,大胆拓展相关的课外材料,按照科学艺术的顺序进行“整合”,按照科学艺术的方法施教、检测)
3、方法系统:材料取舍方法、材料组合方法、教学顺序、教与学的方法
注:A、关键是要实用有效,突出学生的训练或感悟。
B、它是老师教学的“流”
4、评价系统:学生的参与程度、情感的投入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老师的讲解情况、方法引导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等。
()
注:A、评价应该是双方立体的。
B、可以口头检测评价,也可以书面检测评价;可以利用课本检测评价,也可以拓展检测评价。
C、它既是老师教学的“果”,也是教师教学的“流”。
其次,语文课堂艺术应讲究“实”、“活”、“情”、“新”。
“实”就是“实用”(不空洞、有内容)、“扎实”;
“活”就是“灵活”、“不单调”;
“情”就是教师要“含情”“调情”,学生要“入境”“悟情”“蓄情”;
“新”就是讲解训练“独到”“深刻”,形式组合“恰当”“有用”,教师学生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另撰文)
总之,这两点我认为很重要,前者为认识前提,后者为实施手段。若能如此,我们就能很好地去教语文,就能讲究它的艺术性。既如此,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也愿意听了,也愿意学了;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达到它的“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