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切 舒婷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灭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血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舒 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喜爱现当代诗歌,提高学习现当代诗歌的兴趣。 2、通过指导诵读使学生领悟诗歌的主旨或诗人情感,学会正确面对困境。 3、让学生懂得一些朗读技巧, 熟读成诵。 依据:同学不太喜欢现当代诗歌,不会朗读,更不愿意朗读。诗歌话语的缺失也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也正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把教学主体目标定位为学会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 通过指导诵读使学生领悟诗歌的主旨或诗人情感。 2、 让学生懂得一些朗读技巧,熟读成诵这首诗。 3、 把握诗歌的意象,并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以读带讲,在读中指导学生感知、品析、美赏,从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走进社会生活,学会正确面对困难。(每个人读同样一首诗有不同的品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在2002年山西省举办了“爱心助学行动”特别节目中,当贫困生董蕾蕾同学接过4000元助学金的那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眼眶中饱含的热泪。这意味着,失去双亲依靠亲戚每月百余元接济生活的她,不必撕掉四川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政府和社会的爱,点亮了我的未来。”她饱含激情地朗诵了一首诗《这也是一切》。场内观众无不热泪盈眶。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感人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这也是一切》。 理念:想通过这个感人的事件唤起同学们对本诗的注意,达到激发兴趣,更想通过这个故事的导入说明这首诗在今天仍然具有的思想和审美价值。 【走进诗人】 我们已经学过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一种小女生式的感受,从内心里萌生的一点点霓虹般的、甜蜜的梦幻。假想中的情爱和对虚拟未来的憧憬,也许是处于情感的赤贫状态的一代年轻人心中最后的一线希望。这些希望安慰着他们的干渴、枯燥的心灵。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歌的代表人物,与顾城、北岛并称。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年~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等。
【简介朦胧诗】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和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且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让我们用心去读诗,去体验它,感悟它,创造它。
【指导朗诵 】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把握声音轻重、语速快慢、语气强弱、停顿拖音、语调节奏等读这首诗。﹝自由读﹞ 重点抓住“沙漠里、翅膀、不、你说的”等词语的读法。一开始要读得紧凑,急促。举例:“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中的“燃烧自己”要轻一些、稍微停顿,不可读断。语重心长,娓娓道来。在“不是一切心灵,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一句要与前面断开一些,作长些停顿。 理念:通过指导朗诵,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示范,而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挑战,以此点燃同学再阅读的激情。
【课文赏析】 (教师可以范读)思考一: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家可以交流讨论。思考二:第三节与第一节在表达上有何变化?效果有什么不同? 思考一的参考答案:真正理解诗歌,还需要通过对意象的理解来把握。意象 :是溶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第一节:物:大树、风暴、种子、土壤 第二节:火焰、星星、歌声 情感:真情、梦想、希望 ( 希望在这片荒原上耸立起一座未来希望的高峰,让四周的原野和群山都聚拢而来。)
思考二的参考答案:本段内容比第一段更丰富,更贴近人的心灵,能达到劝慰效果。
请生朗读第六节: 升华情感。重点理解“希望”的含义(作动词用),读准重音,读出信心、期待的情感来。既充满哲理,又含有坚定的信心,暗含无限期待. (师生互动,逐步推进,围绕意象理解和朗读指导,逐步把握诗人情感,走进诗人心灵)
【小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甚至灾难,首先要学会承受,然后奋起。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阔。” 理念:诗歌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我们学习诗歌,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而这首诗正是如何对待社会的不公、命运的多舛、生活的不幸。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也是本文的收获之一。
【知识拓展】 该诗的副标题叫做\"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舒婷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诗歌兄长北岛《一切》的回应。下面我们来简单比较一下。(《一切》发表于《今天》杂志第 3 期( 1978 ),后收入《北岛诗选》。 舒婷的 《这也是一切》写于 1977 年,是为应答北岛的《一切》而作的赠答诗。)
题目《一切》《这也是一切 》 句式“一切都是”……(绝对) 《这也是一切》“不是一切……都是……(辩证)
思维方式和艺术倾向在《一切》一诗中,北岛的怀疑主义倾向被推向了极端。《一切》所质疑的不仅仅是\"文革\"时代的政治观念,它的怀疑主义飓风横扫了世间既定的一切价值原则,令人震惊不已。《一切》以极为沉痛和警策的声音宣谕了一代人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和精神信仰的危机。由不相信到怀疑这“一切”,一股彻底的怀疑主义气息弥漫开来。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青年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及其危机。北岛的这首诗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和主体性意识。 北岛在《一切》中凸现了虚无、毁灭、破碎的荒原景象 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表现出她特有的温情、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希望在这片荒原上耸立起一座未来希望的高峰,让四周的原野和群山都聚拢而来。
气质北岛是一个孤独、激愤的时代觉醒者,在《一切》中,他以怀疑和指控的态势切入格格不如的现实,表现了他对十年文革浩劫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怀疑和反抗,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北岛是一位冷峻的启蒙理性主义者,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