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筝》课堂教学实录
|
注:《风筝》,作者鲁迅,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课文,本文为深圳大鹏华侨中学创省一级学校评估期间优质课的课堂实录,自信这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公开课! 《风筝》教学实录 署名:陈晓涛 师: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应该接触到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吧,下面就请你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先生的作品。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少年闰土》。 师:很好,不过老师要更正一下,《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请大家再说说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生:《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铸剑》。 师:真了不起,你居然知道鲁迅先生这么多的小说,连选自《故事新编》的《铸剑》都知道,不会是看了参考书吧?下面我再请同学们谈谈鲁迅先生的作品集,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师:嗯,很好,大家预习得很充分哦。下面,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请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好“思维扩展”的题目。 (投影仪显示) 思维扩展: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就作家作品而言,学得最多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那么先生曾经对自己的作品选入中小学课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学生讨论,大约两分钟。) 师:好,大家安静下来,我点刚才没有举手的同学讲一讲。 生:鲁迅先生一定很高兴,他有这么多作文入选我们的课本。 师:这个想法不错,你可得好好努力,说不定有一天你的作文也会入选语文课本。 (学生大笑) 师:鲁迅先生可不这么想哦,请看大屏幕! (投影仪显示,点一位同学朗读) 鲁迅是反对自己的文章入选中学课本的。他曾经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 鲁迅不愿意让他的这本小说集入选中学的课本其原因,他说是因为自己对人世的悲观,不愿意这悲观的情绪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师:读得很好,大家课后再去讨论这个问题。好,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风筝》就是鲁迅悲观、绝望情绪的充分流露。大家是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这样的散文,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克服阅读的障碍,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在一起学习课文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请同学们认真领悟,这对于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投影仪显示) 写作时间:《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 师:正月初一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喜庆的节日,往往中国人还喜欢在新的一年里图个好兆头。那么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当然是很高兴啦,我们家每年过年都很热闹。 师:大家不要拿自己去推测鲁迅哦,我们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有根据。大家先来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再谈谈作者在新年里的第一天的感受。 (师生齐读第一段。) 生:我觉得鲁迅内心挺悲哀的,他居然这样写:“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师:很好,有人要补充吗? 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很孤独,过年干吗不去打麻将啊(学生爆笑),一个人在家写这么死气沉沉的文章。 师:讲得很好啊,还有同学有问题吗? 生:作者在大年初一居然这样写道“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我觉得这种景物描写很恐怖,树枝居然是“灰黑色的”而且还是“秃树枝”,又添了一个“丫杈”,怪吓人的! 生:老师,鲁迅为什么看到风筝会“惊讶”啊? 生:我觉得这句话前后矛盾:“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冬天地面上有积雪很正常啊,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个“还”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老师先来简单的回答一下,大家注意认真听,课后再想想老师说的对不对!对北方的冬天已有风筝感到“惊异”,因为“我”的故乡放风筝一般在春天。作者用一个“还”字,可能是说积雪时间很长,北京的冬天很寒冷。现在又轮到老师来问大家问题了,文字很深奥,大家先抄下来,慢慢体会。 (投影仪显示) 思维扩展:孤独、焦虑、恐惧的情绪不仅意味着自我意志与世界、与自己的有限性或命运的对立,是否也意味着另一更深层次的不安? 师:抄好了吧。老师突然想到了一首老歌——张学友的《吻别》(唱):“想要给你的思念,就像风筝断了线,飞不进你的世界,也温暖不了你的视线,我已经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终没有喜悦我仍然躲在你的梦里面……” (学生狂笑) 生:老师,你走调了! 师:哈哈,老师只是觉得冬天和风筝联系在一起很凄惨啊:“我的世界开始下雪,冷得让我无法多爱一天,冷得连隐藏的遗憾都那么地明显……”(学生继续笑)。大家安静一下,看看老师诗化的语言。(一片嘘声) (板书:精神高飞远走的寂寞感和一个人暗夜行路的孤独感寒冷感,进而生出无限悲凉的人生感慨。) (学生鼓掌) 师:《风筝》这篇课文写的是不是鲁迅的“吻别”啊?(学生笑) 生:(齐声)不是! 师:那我请同学说说《风筝》这篇课文到底讲的是什么? 生:鲁迅小时候把他弟弟的风筝扯坏了,长大后很内疚! 师:说得不错,很简洁。不过你可能犯了一个错误哦,文学作品是允许虚构的,文中的“我”就是鲁迅先生吗? 生:(齐声)不是! 师:大家可不要这么简单地判断问题,请看大屏幕: (投影仪显示) 《风筝》的“真实性”认定 《风筝》一文所叙述的关于精神虐杀的一幕是否是真实的? •鲁迅有时候,会把一件事特别强调起来,或者故意说着玩,例如他所写的关于反对他的兄弟糊风筝和放风筝的文章就是这样。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反对得厉害,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可是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 •——周建人 •乔峰《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见《鲁迅回忆录》中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
•他不爱放风筝,这大抵是事实,但鲁迅写折毁风筝等事乃属于诗的部分,是创造出来的。 •——周作人 •周作人《鲁迅与〈弟兄〉》,见《鲁迅回忆录》中册。 师:文学允不允许虚构? 生:(齐声)允许! 师:这回回答得挺干脆可是对的哦!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求证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我们的很多教科书为什么总是把《风筝》一文所叙述的“精神虐杀”作为确定的事实分析呢?请继续看大屏幕! (投影仪显示) 思维扩展:若《风筝》一文所叙述的不是真实,那你从中能体会作者怎样的心理。 师:这个问题很难吧。再问大家一个简单点问题,大家猜猜看,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感情怎么样?请看大屏幕! (投影仪显示) A、同胞情深曾几时(鲁迅与周作人留学日本时的亲密照片) 看下面一段描写(王晓明《鲁迅传》),体会童年兄弟之间的情谊。 (播放擅长朗读的男音乐老师事先录好的画外音) “阿哥,咱们什么时候去抓麻雀啊?”周作人带着笑呆呆地问道。树人瞟了弟弟一眼:“没看见我这儿还要看书吗?去去去,一边儿玩去。”满脸的尘土周作人对着哥哥吐了吐舌头跑开了,那边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小弟建人在太师椅上小盹。那年,鲁迅8岁。 冬天,家中盛水的大缸里结了一层薄冰,鲁迅敲碎后捞了来分给弟弟们吃,三人咬得满嘴爆响。当然,他们也有扫兴的时候。还有一次,鲁迅从一张“老鼠成亲”的画中得知元宵节晚上是老鼠成亲的日子,于是与弟弟一咬耳朵,睁着眼睛守了一夜,结果啥也没看见。第二天,周作人干什么事都无精打采,但对兄长却毫无责备之意。 师:鲁迅有两个弟弟:周作人小他四岁,周建人小他八岁。大家还记得小学的一篇课文吧,讲鲁迅因为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再也没迟到过。不知道这篇课文有没有对大家产生不良影响,想必那时,课桌都遭殃了吧!(学生笑)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教案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风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黄河颂》教案(修改稿) |
下一篇文章: 作文指导与点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