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肺腑》学案
|
9 诉肺腑 ●点击学习目标 ▲知能目标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情感目标 1.感受小说语言给人带来的美的熏陶。 2.感受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人生所规约的道路和终极目的宝黛爱情。 ▲ 重点难点 1. 理解宝黛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体会文中肺腑之言的关键。 2. 把握并分析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及性格特征。
●刷新知识库存 知识库存 1.关于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或芹圃,号雪芹或芹溪居士。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以及父辈曹颙和曹頫\,祖孙三代四人,前后任江宁织造历六十余年。曹玺之妻,曹寅之母孙氏,是康熙皇帝小时的保姆之一。曹寅童年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由于这种不寻常的关系,曹寅深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康熙南巡时他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曹寅还在任上主持刊刻过《全唐诗》和《佩文韵府》。曹寅病故后,康熙特命其子曹霑继任江宁织造。不久曹颙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雍正五年(一七二七)曹頫\被抄家败落为止。曹雪芹或为曹颙的遗腹子,或为曹頫\之子。 曹雪芹幼年“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敦诚《寄怀曹雪芹(霑)》诗“杨州旧梦久已觉”句下小注),自小生长在一个富贵炫赫而又文化气氛浓郁的贵族家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熏陶。“秦淮风月忆繁华”(敦敏《赠芹圃》),当年南方的繁华生活给幼年时代的曹雪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家被抄以后,全家北迁,随着家境的日益败落,他也落魄贫居在北京西郊一带,跌落到“举家食粥”的境地。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和世态人情有了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从而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霑)》),《红楼梦》就是他在北京西郊山村里写成的。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他的生年或说为一七一五年,即康熙五十四年;或说为一七二四年,即雍正二年。他的卒年或认为一七六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或认为一七六四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或认为一七六四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在未找到确凿的文献资料之前,这些问题还只能暂时存疑。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裤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脉络分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构既筋络相联,纵横交错,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3、关于宝黛爱情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上的。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信念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也是性爱关系的灵魂,它将赋予他们的爱情以丰富的内涵和崇高之美。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正是两颗纯洁高尚的“心”相互碰撞沟通和彼此认同的过程。他们共同生活在“诗化情感世界”大观园之中,每天“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于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谜……”。他们过着高雅的生活,享受着美好的爱情生活。 宝黛的爱情源自太虚幻境中的木石前盟,再加上红尘中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情趣相投和灵犀相通,双方遂有了私订终身的意愿。但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这只能存在两颗真诚的心间,双方的爱情没有任何的承诺和物质保障。正因为如此,黛玉对宝玉的爱情自始至终都是不能自信而时起疑心,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醋意大发,多愁善感,招惹烦恼,暗自陨泪。同时她又采用试探的方式来证实宝玉对自已的爱情,从中获得安慰和生活的勇气和意义。 二者之间的爱情完全是精神的,是一种精神之爱和知音相知之情,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寄托着曹雪芹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但它却缺少牢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因此,作为小说中美的最高寄托,他们的爱情就像黛玉是一个弱不禁风的“病美人”,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夭亡一样,注定是悲剧,这象征着美在现实环境中的病态和脆弱。这恰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中艰难存活的理想爱情的无可奈何感和幻灭感。 宝黛的爱情仅仅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诗化和审美,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它的发展必然招致死亡。然而曹雪芹显然并没有去否定这种爱情,相反对这种爱情充满了赞颂和痴迷,对它的逝去是无比惨痛的。(子木) 8.字形辨析 麟:麒麟 钗:宝钗 嗔:嗔怒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教案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诉肺腑》学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孔孟》教学设计示例 |
下一篇文章: 《孔孟》精品教案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