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洛斯的维纳斯》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基本观点、支持观点的理由); 2. 正确理解残缺美; 3. 理解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观点,提高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三.教学难点: 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五.预习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法国巴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它有美丽的塞纳河,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多媒体显示:罗浮宫、《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维纳斯。于是在场争论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反对为维纳斯复原的做法。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美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因为何种愿因产生如此怪诞的想法?他借此又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 二、研读、理解、探讨 教师引导:研究探讨之法:初读作品,可以大体感知其意;再钻研,则会感到有些句子似懂非懂。应先画出疑难语句。解决疑难的关键,是注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这样,就会觉得作品中的观点说来说去无非就那么一点,并不复杂深奥,抓住了基本观点,种种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 1、课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所持的理由是什么?(筛选信息) 观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正面理由:(1)失去了双臂,“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在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2)(失去双臂)“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3)“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的美丽臂膊,(失去双臂)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正面理由小结:因为正是艺术效果决定着美术作品的生命力。维纳斯的艺术效果使她超越时空,成为不朽的杰作。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即“普遍”(板书:必须失去双臂 ——不尽的想象空间,才有无数双玉臂 残缺美) 反面理由:(1)复原双臂,“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2)复原双臂,“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复原双臂,成为个体,成为特殊,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 反面理由小结:(板书:不能复原双臂 ——“有”限制了想象) 2.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筛选信息) 理由:双臂,更确切地说,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的调和”,是自己与外界“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方式”。“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板书:只能失去双臂 ——双臂可千变万化。) 三、拓展延伸 1、正确理解残缺美 (1)残缺美是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 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虚实相生。艺术欣赏的一条规律——借助“缺失”来获取“完美”,也就是虚实相生(多媒体) 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无限。《画鉴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多媒体) 齐白石画一枯枝,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汤贻汾《画鉴析览》云:“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多媒体) 齐白石老人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没有一只青蛙,只有一群小蝌蚪,可是我们分明可以感到那蛙声分明就在耳边回荡。 传说中国古代一位知名画家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让自己的三位弟子分别作画。大弟子不加思索地在纸上涂抹了几座山,又在山中添了一座庙;二弟子迟疑片刻后让人们看到的是在山林掩映下的庙宇屋顶和旗杆,似乎真有些藏的味道;三弟子酝酿良久之后,则只是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僧人挑着水正往山里走。相比之下,显然后者非常含蓄地再现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在画外。 (2)残缺要恰到好处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才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那么,惟有残缺才是美吗?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多媒体) 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多媒体) 可见——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多媒体) 美的事物是不局限于完整还是缺失,只要她存在,她是不拘泥于表现形式的。美的真正所在是懂得欣赏,只要我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一颗善于领悟美感受美的丰富的心灵,我们就不愁没有美的发现、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如何表现的?(多媒体) 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洪战辉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用意志创造了美。) 四、德育升华(多媒体) 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1、米洛斯的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200字左右描述性文字。 2、将课堂上学习的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知识、美学鉴赏知识以及如何追求人生之美整理成读书学习札记(300字左右)。 附: &nb[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教案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乡愁》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诉肺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