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1)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6. 教学课时
三课时
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试读。
注意以下生字词:
隔篁(huánɡ)竹 水尤清冽(liè) 卷石底以出(quán) 为坻(chí) 佁然不动(yǐ) 往来翕忽(xī)
俶尔远逝(chù) 犬牙差互(cī) 悄怆幽邃(qiǎo suì) 寂寥(liáo) 龚古(ɡōnɡ) 恕己(shù)
2.悟情。
朗读时,感情该如何把握?
明确: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3.范读。
播放朗诵,揣摩朗诵者在节奏、轻重、语气上的处理。
4.仿读。
探究:如果给朗诵配上音乐,你认为选择怎样的音乐?
──配古筝音乐,很缓很低的古筝乐曲……
教师提供音乐背景,学生朗诵玩味。
──比较古典,有欢乐,但并不欢快。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帮助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
三、虚拟聚焦。(慢慢的描)
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
小组活动:内部讨论。(教师巡回。)
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
──《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同时划出疑难的词句。
(1)解释下列词语。(集体回答)
篁竹:成林的竹子。 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佁然:静止不动、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 幽邃:幽深极了。
(2)一词多义(幻灯片显示)(抢答)
全石以为底(做,动词) 如鸣珮环(玉环,名词) 为坻,为屿(成为,动词)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潭西南而望(表修饰)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 明灭可见(可以,动词)
隶而从者(跟随) 水尤清冽(清澈) 世隶耕(属于) 以其境过清(冷清)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以其境过清(因为) 犬牙差互(动词,交替)
(3)古今异义(幻灯片显示)(个别回答)
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重点句子翻译。(个别回答。强调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