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和做
|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 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 3.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 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
教学建议
段落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
论证特点 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 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
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 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 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 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
文中的举例论证 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
本文的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 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 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 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 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 3.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 4.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 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 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 二、具体论述(怎么样?) 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第6-7段)
幻灯片设计 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 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 2、有的人“只想”不做。 3、有的人“死做”不想。 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 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 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 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
《想和做》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想”和“做”的关系,我们平时是否认真想过?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是“空想”或一味“死做”,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本文作者胡绳(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题目,通过分析评述,提出上述的观点。现在,我们一起研读本文是怎样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的。 二、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① 识记生疏词语。 ②标记段落,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三、朗读课文(请若干个同学逐段连读,朗诵全文) 四、思考问题(学生分组研讨,然后集中意见,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修正) ①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用原文概括性语言或自己归纳出来。 答案:全文列举了七个事例:A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B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C人类文化怎样不断地进步的;D人怎样学会以游泳的;E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F另一些同学能想出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G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的学术团体。 ②课文论述了什么道理?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述这些道理的? 答案:道理之一:“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是通过上述事例A、B、C来论述的。道理之二:“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这是通过上述第一组事例D和第二组事例E、F、G来论述的。 ③分析下面5句话在原文各段中所起的作用是“归纳”作用还是“过渡”作用。 A第6段中“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过渡) B第5段中“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归纳) C第2段中“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过渡) D第7段中“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归纳) E第9段中“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断的去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归纳) 五、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概括文意。(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修正) 六、课后作业 ①认真阅读课文,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②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整理听课笔记。 ③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让5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第1-5段。 ②同时思考并回答问题:在课文1-2段中,作者列举了想和做分离的哪两种表现?并在课本上划出主要词语 明确:文章先从反面列举这两种表现,一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二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主要词语:“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根据……习惯”、“命令”、“通例”、“依葫芦画瓢”。 ③学生分组研讨下列问题,并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解。(讲解的同时打出投影片) A、作者对这两种人怎么样评价?请用课文第3段的原话简明 回答。 明确:对前一种人“瞧不起”,对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 B、课文怎么样阐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不值得赞美? (请根据课文第4段回答)。 明确:课文把这种人与“牛马”进行类比,“成年累月”、“在鞭子下”、“永远不会想一想”,表明牛马不动脑筋,这正是只做不想的人的写照。 C、分析课文第5段,简述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讲解:第5 段是一个关键的段落,它总上启下,提出了中心论点。1-2句总结上文,不会用“空想”和“死做”准确地概括了上述两种表现。第3句指“空想”“死做”的害处——“不会得到进步”。第4句提出作者的主张和看法,鲜明地揭示了中心论点:想和做是不可分割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即论述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让学生齐读课文第6、7两段。 ②学生分组研讨并选出代表对下面的问题在讲台上讲解。 D、课文怎么样转入论述想和做怎样联结起来?第6节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第6、7两段有什么联系? 明确:课文论述了想和做为什么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以后,进一步论述了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第6段首先用设问句,鲜明地提出并简要回答所要阐述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去接近实际,就要“观察”,“还得有[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文学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想和做,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窗》教学设想&教学实录 |
下一篇文章: 粤教版选修9《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