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世界工作》
|
《为世界工作》教案 作者:汕头一中…
一、 导入:在《传记选读》的第一个单元里面,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名人。这个单元我们把视线伸得更远一些,漂洋过海去认识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人,感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生。第一篇课文《为世界工作》传主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马克思。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的思想他的实践改变了世界,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很显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那么作者是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呢。下面请大家先阅读课文,概括一下全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马克思?
二、整体感知:
传记可以是选取传主一生来进行创作,也可以选取传主某个时期来作传,本文主要选取马克思哪个时期进行介绍?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的晚年进行了介绍。
(1)这篇传记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跟同是写革命工作者的《铁肩担道义》有什么不同?
明确:《铁》描述的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马克思虽然也是一个革命领导人,但作者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而主要是通过描绘他的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片断来体现他的精神品质。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表现马克思的伟人风范。与哪一课类似?(《布依总统孙中山》)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马克思不是一个神圣化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作者应用马克思的话“人所固有的我无不具有”。日常生活的描写正把他作为一个“人”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他的伟大,不是脱离世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在平凡所孕育的伟大。
(2)主要从生活哪些方面来写?
第一方面:主要讲述晚年马克思的健康状况以及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为了革命工作忘我的献身精神)
第二方面:主要介绍马克思对文学、数学的爱好与看法。(兴趣广泛,文学艺术修养深厚)
第三方面:描述马克思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远离所谓的社交生活,但与家人、朋友有着良好的互动。
(谈笑自若的俗世的人、嫉恶如仇
冷静、专注 自我克制——意志坚强)
第四方面:简单交代1875年的马克思迁居以后的情况。
三、重点研读:究竟这些方面都体现这位伟人什么样的特点?
1、作者在开头就说:“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他接着又说“这是过分夸张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从文章看,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的?
明确:马克思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健康十分糟糕,几乎无法挽回,这确实是走向死亡。但马克思在这十年里仍然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这又绝不能说是一种慢性死亡的状态。马克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以工作需要为准的。为了工作,他会尽量锻炼身体,保持体力;但同样也是为了工作,他又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过度工作以致损害了身体健康。
2、 文中说,“他经常从事的唯一的体育活动是散步。他能一面谈话,一面连续行走几个小时,或是攀登小山,而丝毫不感到疲乏。但是他通常也只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思想才表现出这种能力来。”从这些生活细节看,马克思是如何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的。
明确:从课文所说的细节来看,马克思的体质本来是很好的,有一个相当强壮的身体,而且他自己也很懂得休息的作用以及如何休息,并绝不缺乏这样的能力。但在他心里,革命事业才是第一位的,工作的重要性压倒一切,他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与休息都服从工作的需要。
(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革命工作忘我的献身精神。)
3、 除了这一点之外,从其他的方面你们觉得马克思还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1)从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另一面,他有着广泛的兴趣,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他精通上至中世纪的德国文学,对法国文学、英国文学都有着很精到的认识。他评判文学的标准和他的革命思想紧密联系着。比如对狄德罗的重视,对拜伦和雪莱的不同评价。
(3)从第三部分,我们从他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谈笑自若的俗世的人”。
(4)文中说,“他盛怒时的激动同他转而阐述自己对当代经济事件时的宁静态度恰成鲜明的对照。他毫不费力地从预言家和猛烈的谴责者一变而为宁静的哲学家”。从这种态度的转换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个性?
明确:马克思谈到自由党及它的爱尔兰政策-------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执政党以及它的殖民地政策时的盛怒与激动,是他作为个革命者、战士,对敌人嫉恶如仇的表现。这也说明他性格热烈、富于感性,表明马克思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而阐释当时的经济事件时的宁静,则表现了他作为学者和科学家所具有的冷静、沉着、专注乃至痴迷的品格。而他从盛怒时的激动轻而易举地转换为哲学家的宁静,则说明他虽然性格热情,但能够自我克制,这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拥有的素质。
四、怎样理解标题“为世界工作”的含义?
明确: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的自我写照。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的一生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他不仅仅属于德国,他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另外,他的工作是为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生活而工作,这也是马克思有别于一般学者的地方,也就是说马克思不是做远离现实世界的抽象的研究,而是直接面对现实、为现实服务的。全文主要体现他“为世界工作”的博大胸怀和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忘我精神。
五、延伸思考:在古今中外,象马克思这样为了事业而不惜牺牲健康、忘我工作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为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打动,但也有人提出了一些看法,他们认为爱惜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对于“事业与健康”两者的关系你们是怎么看的呢?请以此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文章:
《为什么不宣传袁隆平爱惜身体 》
时间:2002-2-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胡永球
被科学界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2月6日到武汉市硚口区与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一个中学生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一定别受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楚天金报》2月7日)
读了这条消息,我对袁院士的敬仰又增了几分。他不愧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对于强加在身上的“光彩”坚决推开,而且有分寸地否定了不顾身体只管工作的做法。这段话值得我们所有的宣传工作者好好思考。我感受最强烈的一个问题是:科学家在几十年如一日从事艰苦繁重的科研过程中,又注意爱护身体,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条极具价值的新闻。这几年关于袁隆平的报道那么多,有的是全方位报道,为什么就没有提到老科学家爱惜身体?是记者们疏忽了,还是知道了而不写?也许两种情况都有。不过可以肯定,出现这个遗漏,并且编造他累倒的“事迹”,绝对不是偶然的。
长期以来,在典型宣传中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先进人物一定是不顾家庭不顾身体,工作努力一定是废寝忘食,科研入迷就是走路撞到电线杆上,勤奋敬业最好是累倒或病倒在岗位上,如果没有这样的事编也要编出来。至于先进典型爱惜身体,照顾家庭,要么闭口不提,要么一笔带过(宣传家庭美德的典型除外)。杜撰袁隆平累倒在稻田的记者就是出于上述心理。在他看来,像袁隆平这样攻克重重难关,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累倒累病才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写他爱惜身体,那就有损科学家的形象。
这种思维定势指导下的典型宣传害处很多。一是使典型可敬不可学。他们太高大太完美了,超出人之常情。二是败坏了典型的名声。宣传失实,典型周围的人往往以为那些拔高的情节是典型自己为沽名钓誉而提供的。典型宣传中屡见不鲜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与此大有关系。三是袁院士批评的“误导”。比如那位佩服袁隆平的中学生,他以后走上科研岗位,可能就认为只有累倒了才能取得出色成就,才是先进的行为。现在许多中青年科学家忽视体育锻炼,身体状态堪忧,不能否认,与长期以来宣传奉献精神中的片面性有一定关系。
个人、家庭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当两者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两种利益在多数人群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可以兼顾也应当兼顾的。先进人物在繁忙工作中,应当抽出一定时间照顾家庭,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尽可能每天拿出一点时间锻炼身体。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有利于工作和多作贡献,有利于人民利益。不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下,废寝忘食工作累倒累病不宜提倡。在特定情况下,先进人物不得不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在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献身精神时,必须说明非这样做不可的背景,以免造成误导。
在和平时期,应当提倡珍惜生命和健康。袁隆平的实[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文学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为世界工作》,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杜牧《早雁》教案 |
下一篇文章: 对比阅读教学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