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
|
虞 美 人 李 煜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 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 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四、教学设想。 《词七首》均为精选词人及其代表作,通过其学习,能够很好的掌握词的文体知识及两大流派的特点,根据期编排特点。我拟用4个课时完成全课的讲授,而《虞美人》拟用一课时讲授。主要是由于李煜之词的不同于别及李煜作为词学一流大家,可谓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专作一课时学习,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五、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①、抽查前一课的背诵。 ②、引入新课:先以简短的导语带出,然后放课件。 (解说:课件是以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开始的。用歌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符合了词“合乐而歌”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词的音韵美,又通过幽怨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初步领悟到本词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授新课。 ①、讲解词的知识。包括词的简介(定义、特点、分类),词的发展,词的流派和诗词的欣赏艺术(知人论世法,由表及里法、含英咀华法,择善而取法,朗诵吟哦法)。 (解说:让学生对词有个总体上的把握,并对后面的学习有一个指导的作用。) ②、介绍作者与作品。 (解说:是为知人论世,对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作为对诗词理解的基础。) ③、诗词诵读。学生先听读该词,然后自己吟哦、品读该词,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解说:在轻柔的《春江花月夜》的伴奏下,让学生闭目倾听课文的诵读,进行想象,想象场景,想象意境,想象词人的心情;进而吟哦、品读该词,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作者心灵,引起情感共共鸣,为赏析、挖掘词的深层涵义打下情感基础。) ④、分析作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问题用幻灯机放映如下: 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 →开文自问,写的是眼前景物。“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但因作者降宋后,过着囚犯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然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觉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出奇,却在情理之中。 “春花秋月”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不会休,不会了,而人的生活,命运却时时在改变。时光流逝,往事随风,自然之永恒与人生之无常的对比下,生发的是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哀叹。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慨叹的是什么情绪? →作者登楼遥望,由眼前之景,而怀想远方的故国,怎奈却叫人“不堪回首”。 “又”字写出时光在不断流逝,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C、“只是朱颜改”中“只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改”的只是“朱颜”吗? →这是作者想象中“故国”的图景,是虚写。 “雕栏玉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改变,而一个“只是”写出了无奈惆怅的心情。因为事实上,改变了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感受等。变与不变之间,发的是物是人非之慨。 (解说:“B,C两问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D、品味最后一句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充满怨恨、激楚的感情色彩,显示出作者愁思之深厚强烈,如春水汪洋恣意,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分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种写法,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让人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3、课外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回答下面问题,看哪个小组说得对,说得多,说得快。问题用课件显示如下: ①、本词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想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具有什么特殊的涵义?联系我们学过的诗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②、本词的结句以水喻愁,形象生动,你还可以找出相似的诗句吗? ③、不同的作家写“愁”各有不同,你知道的有哪些?试举例。 (解说:答案见课件。设计这部分,是引导学生始于课堂,走向课外,联系以前学过和自己曾看过、读过的诗词句,理解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扩展思维和眼界,举一反三,丰富学生的记忆库收藏。采用小组比赛法,激起学生好胜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 4、课堂练习。 设计两道选择题,是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题目见课件) 5、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王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重放Flash《虞美人》,在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课后练习四,以《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左》为例,试从题材、语言、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比较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之[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文学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虞美人,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写出人物的个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