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街亭
|
7. 失街亭 教学目标 1.具体分析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的性格,并鉴赏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比较史料与历史小说的不同,体会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并把握情节错综复杂而结构井然有序的特点。
教材分析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失街亭》是从其中第九十五回、第九十六回节选的部分内容。这个故事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的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犯军令的严重错误。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通读课文,具体分析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的性格,并鉴赏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二是结合翻译,比较史料与历史小说的不同,体会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并把握情节错综复杂而结构井然有序的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简介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还有庐凌、东原、钱塘等说法),其生平不见史传,据某些片断材料说,他性格耿介,东奔西走,“不知其所终”。他有政治抱负,是一个“有志图王者”,曾当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客,后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他退隐林下,开始编写历史小说,现存署名罗贯中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还写过杂剧和乐府隐语等。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充分发挥他非凡的艺术才能,根据民间故事、传说、戏剧及重要史料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所引的历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作了这部75万字的长篇巨著。这部书版本很多,最流行的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过的120回本。50回以前,即在赤壁之战以前,写了中华大地无数军阀割据的局面几各自消长沉浮的命运;50回以后,集中写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个由“多极”到“三极”的变化是在几十年的混战中逐渐演变而成的。《三国演义》对上述三个政权的描写,形成了对比,其中以蜀、魏的对比尤为明显,这种对比集中在刘备和曹操身上,于是形成了一个“拥刘反曹”的倾向。 关于“志”和“演义” 志:文字记录。对已过事情的记录,属于历史著作。 演义:以一定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二、理清情节线索,体会井然有序的特点和故事的虚构性 1.由题目入手,理清情节线索,并把握情节错综复杂而结构井然有序的特点。 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派马谡带领五万多人马做先锋,到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魏国的大将军曹真派张郃为先锋,带领五万人来应敌。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条,不听部下王平的建议,把军队安排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前后有十多公里长,成一条长蛇阵,结果被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 课文节选部分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孔明为中心人物,以街亭的攻守和孔明的周密部署为线索,组织情节,前后反复照应。 以街亭攻守为线索: (1)马谡具状守街亭,孔明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街亭,当道下寨,而马谡违令拒谏,屯兵山上; (2)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孔明布置退却; (3)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 三部分都不离街亭攻守。
(一)马 谡 具状把守 → 违令拒谏 屯兵山上 孔 明 周密部署 → 命令谨守 当道下寨 (二)司马懿 围山断水 → 夺 取 (三)孔 明 挥泪斩马谡。
前后反复照应: 集中在说明街亭的重要、“当道下寨”和“围山断水”的几个问题上。其中关于“围山断水”,第3、5、6、7、9段反复照应,是作品脉络分明,结构紧凑。 2.结合翻译,比较史料与历史小说的不同,体会文学作品的虚构性。教师介绍:《三国演义》全书以“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内容,记叙了97年间的历史情况,形象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各种复杂斗争。《三国志》作者陈寿以魏为正统,称颂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贬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其基本思想倾向就是拥刘反曹。而民间认可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往往把它看成一部史书。 史料记载 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晋陈寿《三国志•张郃传》)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尤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分析史料要点: (1)孔明为北定中原,兵出祁山,旗开得胜; (2)魏明帝命张郃抵挡蜀军; (3)诸葛亮派马谡与张郃战于街亭; (4)马谡违反诸葛亮部署,惨遭失败; (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责过错。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和加工,增添了一些虚构的情节,使情节更丰富,使人物更生动。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虚构了马谡拒谏;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为俩充分揭示孔明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他执法严明的多方面的性格,有声有色地写了“挥泪斩马谡”一段。 附:作者是怎么将史料敷衍成文学作品的 1.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为何形势陡转,一下便失去咽喉要道“街亭”?料敌如神的诸葛孔明,又怎会把重任交给马谡呢? 首先:加强魏方的指挥阵容。 史料: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 小说:主帅——司马懿 先锋——张郃 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旗鼓相当,智谋不相上下。 这一指挥阵容的升级,就为“失守”作了有力的铺垫。 其次:详细铺写了诸葛周密部署“街亭”之战的情形,说明了诸葛孔明任用马谡决非草率。 2.当司马引兵出关的消息传来后,孔明立刻作出判断“……咽喉之路”,一眼识破了诡计,准备满腔派员去守,此时马谡自告奋勇,愿领此[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文学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失街亭,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哦,香雪 |
下一篇文章: 《细柳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