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
林黛玉进贾府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2.分析《红楼梦》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学生齐背《西江月》二词。
2.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二、具体研习
1.品味小说的肖像描写
学生再读有关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内容,并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来揭示人物的特点的?
师生互动后明确:①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往往可以看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比如写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写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两位都是美女,但性情却不相同,前者娇弱、玲珑、文静、内秀,后者华贵、俏丽、外向、泼辣、善于逢迎;一个含苞未放,一个艳丽袭人。对熙凤的服饰作者不惜重墨,淋漓尽致地进行了铺陈:浓妆艳饰,遍体锦绣,极奢极丽之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等,这是过事修饰,是俗气,不是美丽。如此的描绘正表明了她奢侈、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灵魂。而对黛玉的服饰却不着一字。这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黛玉身为大家闺秀,又是出门在外,去“钟鸣鼎食”“与别家不同”的贾府,以她自尊的性格,行动上“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其衣着肯定也不凡。但如果像写王熙凤那样描写她,便会显得重复,也不能突出她的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及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再如宝玉的一段相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言语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从面目看他是个俊美的奶油小生;从性格看他给人善良多情之感,突出了笑和情,绝非封建士大夫正统模样,也不是花花公子的轻薄形象。
②通过形象看人物的社会地位。通过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服饰的描写,可看出这个家族的富有,还可看出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熙凤服饰绚丽夺目,说明她好张扬,又说明在贾府中地位显要。宝玉服饰的华贵则显示他的受宠爱地位。
③抓住观察人物肖像的视角。写人物的肖像,有的是作者客观描写出来的,有的是通过作品中人物来观察的。从谁的眼里来看人,就反映了他自己的心理倾向,如性格、爱好和文化层次。写黛玉的肖像就是通过宝玉的一双眼,完全没有写服饰,而突出其面容体态娇弱柔嫩,含情脉脉。这就反映出宝玉是不重穿着之类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潇洒的。这一笔也就表现了两个人的性格,可谓一箭双雕。
2.品味小说描写人物的特点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
明确:(1)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方式多样。
(2)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着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写的。
(3)人物出场的描写和贾府宅第内室的环境描写交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4)对首次出场人物,既描绘其形貌,又揭示其精神气质、性格特征。
3.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学生讨论本文的语言艺术。自由回答后教师归纳。
明确:本文的人物语言极富特色,通过人物的对话可以反映其性格特征。比如王熙凤对黛玉的夸奖“这样标志的人物”,显然是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这通身的气派”又是王熙凤本人喜好张扬,好表现自我的体现;“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则暗合贾母心意,是当面恭维老祖宗。再如宝玉见了黛玉后便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给人的感觉是他又在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而宝玉在《红楼梦》中就是个“疯疯傻傻”的人,当然这是世俗的眼光。其实,痴傻痴狂的外壳,重情不重礼的内核,正是贾宝玉语言的特征。再如对别人提出读书的问题,黛玉的前后回答极不相同,先是“只刚念了《四书》”,后又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她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
三、鉴赏人物的哭、笑
本鉴赏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表情是人物内心的反映,对主要人物的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1.提问:文中共25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后明确: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1)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2)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3)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4)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5)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6)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7)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8)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由此看来,不同人物的笑是不一样的。笑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2.提问:本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要与封建束缚决裂的反抗精神。
(解说:小说通过人物的哭、笑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对作品某一共同特点加以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最后不可逆转的悲剧结局)
四、探讨主题
1.曹雪芹通过黛玉的一双眼睛对贾府这个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作了怎样的描述?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而小说《红楼梦》几百人活动的典型环境是由黛玉的一双眼来展示的。宁、荣二府皆雕梁画栋,宏伟豪华,给人侯门深似海的感觉,大石狮子、“敕造”匾额等显得“与别家不同”,整个建筑显示着豪门贵族的威严、显赫与气派。
2.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
明确:置身于宏伟气派的贾府,黛玉自然有很强的自尊心及很强的自卑感。当然也就会“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王熙凤要想掌握经济大权,成为贾府的铁腕人物,她没有心计,不装腔作势,投贾母所好能行吗?而贾宝玉自一出世就带上封建社会的枷锁(衔玉而诞),是封建束缚使他变得疯疯傻傻,他怎能不为挣脱牢笼而苦苦挣扎呢?那么他的叛逆思想性格自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
3.揭示主题。
明确: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就是想通过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看似繁荣鼎盛、富贵至尊的外表,来揭示其腐朽的实质,以及通过塑造贾宝玉这样一个叛逆形象,暗示其大厦将倾,必然败落的结果。而大家庭是小社会,贾宝玉这样的“新人”出现,从精神上,从审美标准上,宣布了整个社会的不合理,以及封建社会将要彻底崩溃的征兆。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废 墟(节选)
余秋雨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遥视着古代。废墟不觉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文学分析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生物入侵者 |
下一篇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