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打法是基于数学假设,是符合数学规律的,可以认为是一种必然性,但并不排除必然的情况以及偶然的意外作用。也许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导致放弃了原有的打法,但获得了成功,这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要相信数学在桥牌中的作用,但不要迷信数学。毕竟桥牌究竟是桥牌,不是数学。
三、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习题的讲解上,对数学发现过程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揭示远远不够。这样久而久之,数学就失去了本应充满美感的面纱,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应有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忽略了数学文化价值的教育,忽略了给数学教学创设合理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情境。数学本应该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学生的兴趣往往也诞生于现实生活中一些令人好奇的新鲜事物。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玩扑克牌,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如果能把“扑克牌”引入数学课堂,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欢快、活跃、情绪高涨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以趣激疑,以疑促思,从而使课堂气氛妙趣横生,生机勃勃。让学生在玩中深化知识是最深刻的也是最牢固的。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独辟蹊径,巧妙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玩牌”活动联系起来,把原本单纯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活生生的游戏情境,使好奇喜动的学生在新颖别致的“玩牌”中享受到学习之乐趣,求知欲望油然而生,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悟理,在乐中求知。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才得以充分展示,自始自终兴趣盎然,发言踊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刺激的课堂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的知识。所以给学生一个“玩”的目标,一种“玩”的启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了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庞龙.百科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2010.
[2] 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