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蔡伟 王笑琴  

--------------------------------------------------------------------------------
 
【自读导言】

1.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史传文学)的特点与写法。

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

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

4.学习本文记事写人、布局谋篇的方法。

5.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

(解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篇司马迁的文章,因此,本课不必再对作者及《史记》进行介绍,也不宜搞文本串讲,但课文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以及重要的文言词语仍然必须掌握。另外,作为相同体裁的最后一篇文章,教学时必须带有一定的总结性质,以使学生融会贯通,第一条要求旨在于此。)

【自读程序】

1.有条件的学校可先让学生观看话剧《虎符》录像片断或通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信陵君的故事图片。如果没有现代教育设备,则可自制“战国形势挂图”,并通过挂图讲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一步骤要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士”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的出现及其特点;春秋“五霸”、战国“四君”(亦称“四公子”);秦赵长平之战;信陵君的悲剧人生等。

2.学生对照注解,通览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以及教师补充的词、句练习。(此步骤最好安排在课外进行。)

教师可补充如下词(多义词)、句(特殊句式)进行训练。

多义词辨析:

过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访问)

行过夷门,见侯生。(经过)

如姬资之三年(他,代词)

之

    此五霸之伐也(的,助词)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助词,无义)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他,代词)

以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在,介词)

实持两端以观望(而,连词)

欲以客往赴秦军(用,介词)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因,连词)

特殊句式:

①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

②请救于魏(介词结构后置)

③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兼语套用)

④为寿侯生前(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⑤而诸侯敢救者(定语后置)

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疑问句)

⑦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主谓结构作宾语、被动结构)

3.在通读的基础上,讨论每一段落的段意,然后搞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段意与层次结构提示如下。

段意:

①信陵君身份;

②人物性格特点——仁而下士;

③结交侯嬴兼及朱亥;

④侯嬴为上客;

⑤秦围邯郸,魏惧不救,公子数请,魏王不听;

⑥侯生献计,如姬窃符;

⑦朱亥与公子俱行;

⑧朱亥椎杀晋鄙;

⑨公子夺军,却秦存赵;

⑩侯生自刭;

{11}公子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层次结构:

(1)①—②按照史传体例作概括介绍;

(2)③—④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为举动。

(3)⑤—{11}信陵君窃符救赵全过程。



4.学生诵读第3段和第6段,然后给文中的两个人物信陵君、侯嬴写评语。可分A、B、C三个层次作要求,A层要求各用一幅对联来概括,B层要求用四字短语来表达,C层则可用一般的说明性语言来表述。现将人物形象(性格)提示如下:

信陵君:求贤若渴,尊贤重士,知人善任,虚心谦恭,善纳人言,大勇大义,急人所难,抑强扶弱,具有一定的爱国精神,但有时也显得优柔寡断,束手无策。

侯嬴:冷静沉着,料事如神,多谋善断,知恩图报,一诺千金,忠心耿耿,是一个超凡出众的人才。

5.分小组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有关本文的主题思想历来有多种解释,现将主要的看法提示如下:

(1)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突出魏公子待客以诚,和宾客们的以死相报。

(2)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是赞扬信陵君的政治远见。

(3)认为作者主要是赞扬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4)认为课文主要描述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5)将上述说法予以综合,认为本文的中心可以概括为:通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经过,表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高贵品格,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反映了他的政治远见和爱国精神。

6.以本文为主,兼及司马迁的其他作品,概括史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史传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提示如下:

(1)善于选择典型材料。

(2)通过对比互衬,明暗交错的手法刻人物。

(3)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富有个性。

(4)情节曲折生动,细节细腻逼真。

(5)结构上前后照应,详略得当。

7.综合素质训练(任选一项)。

(1)请以信陵君的身份给魏王写一封信,劝说魏王派兵救赵,并准备在班里朗读此信。

(2)选择“自迎侯生”“侯生献计”“如姬窃符”“杀将夺军”“高歌凯旋”等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并作3分钟表演准备。

(解说:这几个步骤基本上是根据自读导言中的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愉快学习的原则。通过这些步骤,既可以使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其语文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获。此外,这些步骤中,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步骤4和步骤7,更是通过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读点拨】

1.关于诵读。

文言文学习须从诵读入手,通过反复的诵读,增强文言语感,体悟人物情感,把握文章的脉络,汲取文章的精髓。诵读不是一般的朗读,须带有一定的情感,运用正确的语调,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作者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以课文第7段为例:此段共有五处对话,其中三处是侯生说的,信陵君和朱亥各说了一处。侯生的第一处说话是分析晋鄙可能的态度,提供处理的办法,读的时候要沉稳从容、铿锵有力,显示出人物此时庄重果决的情态和料事如神的特点。侯生的第二处说话连用两个反问句,这是对“公子泣”的强烈不满,在侯生看来,生死关头,需要的是刚毅果断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婆婆妈妈,作儿女之态,只会坏事,因此读此句时应当用显著的上升语调,语气严肃而带有谴责的意味。侯生最后一处是向信陵君表示自己的必死决心,以坚定信陵君完成大业的信念,语气平缓中带有壮烈,悲怆中透着自豪,但不宜过分的慷慨激昂。

信陵君的一处说话是针对侯嬴责备的说明,语气中既有自我的辩解,又有对侯嬴的敬重,同时还有不想杀晋鄙而又不得不杀的感叹,因此,诵读时当用稍为低沉舒缓的语调。

而朱亥的一处说话是对“公子请”的回应,话语中透着“屠夫”的豪爽耿直,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因此,诵读时当用流畅快速的语调,并使用较高的音量。

2.关于词义。

课文中有些词义至今仍有争议,需要进行点拨。

例如:“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一句,课文翻译为:“今天我侯嬴为公子尽力也够了。”这说明,课文编者把“为”解作“替”,后省略了动词。我认为释为“今天我侯嬴帮助公子也够了”更妥当些。

再如“弃之降秦”中的“降”课文未注,一般学生都会理解成“投降”,但这显然有损平原君自己的形象,其实“降”还有另外一个含义“下”或“使落下”(读作jiàng),引申为“(被)攻下”,“降秦”就是“被秦攻下”的意思。

此外,如“从车骑”的“从”(一作后面跟着、随从,使动用法;一作驾、赶、带着),“摄敝衣冠”的“摄”(一作整理、整顿;一作撩起,后“衣冠”为偏义复音词,“冠”无义),(“如姬资之三年”中的“资”(一作出钱;一同咨,谋求意;现课文作蓄积),“欲以客往赴秦军”的“以”(一作“带着”;一作“用”;一作“与”)等都需要教师予以点拨。

3.关于结构。

本文大的情节结构容易掌握,但作者在大的情节结构中套着许多小的情节结构,这是作者匠心所在,学生在自读中可能会忽略其妙处。例如,作者在安排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设计了信陵君四见侯嬴的小结构,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摇曳生姿,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其间又运用穿插的方式安排了如姬窃符和请朱亥两个虽小但十分重要的情节,使文章既结构完整,又详略得当,既考虑全面,又重点突出。

4.关于座次。

本文出现了许多的文化常识,其中最使学生感兴趣也最困惑的当数其中的座次问题。为此,我们不妨绘制一幅信陵君礼待侯生,亲自给他驾车的场面图,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案例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设计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贝多芬传》教学设计
    《麦琪的礼物》教案
    《雷雨》教案
    《愚溪诗序》教案
    初中语文第三册古诗文复习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
    滕王阁序
    师说
    《小橘灯》第一课时说课稿
    项脊轩志
    游茅山略记
    乐羊子妻
    《登高》

    诗词鉴赏备课笔记(一)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高考诗词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劝学》
    《伊索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12 外国散文两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教案设…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数学与文化》教案设计
    卖油翁
    卖油翁
    《纸船——寄母亲》教案
    《背影》教案
    再别康桥
    《黄鹂》公开课教案
    《哦,香雪
    三峡
    《纪念白求恩》学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案…
    《山居秋暝》创新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核舟记》教学设计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长亭送别
    谈朱自清的散文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抄检大观园》教案设计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
    孟母与乐羊子妻——我读《三字经》
    《数学与文化》课程优秀论文选登
    小橘灯
    两小儿辩日
    《语言与文学》教案设计
    写信指导教案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闲情记趣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诗词五首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教案设计
    菜园小记
    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学案
    从三到万
    论雷峰塔的倒掉
    人类的语言
    “友邦惊诧”论
    醉翁亭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语法复习
    最后一次讲演
    周总理,你在哪里
    最后一次讲演
    语文《乐羊子妻》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数学与文化》课堂实录
    乐羊子妻
    归园田居(其三)
    《写信》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策划一次活动》教案、说…
    《写信》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  给外地“手拉手”的小学生…
    《给长辈写信》习作评改课说课稿
    《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自我测试及答案
    《诉肺腑》教案设计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黄鹂》
    出师表
    《数学与文化》《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数学与文化》阅读题
    从《数学与文化》中感受数学之美
    《数学与文化》电子课本
    《数学与文化》教案
    《两小儿辩日》
    课堂:生命成长的精神驿站——《乐羊…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善良诚实的故事
    乐羊子妻(复习题)
    曹刿论战
    6、《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