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吴礼明
参与:丁国林 蒋保华 王建国
案例提供:蒋保华
时间:2003年11月20日
[案 例]
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时间正翻动着人生之书,引领我们走向幸福和美丽。让我们驻足回首,介绍我们心灵书签上的句句格言吧。”随即有学生自动与我“互对”,我及时予以鼓励。课堂洋溢着温情。
接下来是整体感知课文《乐羊子妻》,并自由朗读。在纠正几处停顿和发音的问题后,课堂进入了“合作学习时间”:互相译读,想象复述。然后,我们走进“研读课文”环节。学贵有疑,我引导他们边读边思边记录下点评和疑问。然后通过合作小组讨论,再把未解的问题和发现提交全班。
有生问:“课文中有几个‘行’,请问如何解释?”立即有生回答说:“‘行路’中解释为行走;‘污其行’中解释为‘品行’;‘久行怀矣’中解释为外出。”老师及时予以鼓励。于是又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字词之后课堂进入文章意义层的问难。
有生问:“羊子回来了,他的妻子为什么不拥抱他,却要‘跪问’呢?”(同学大笑)立即有生说:“表示尊敬嘛。不是有‘举案齐眉’吗?” 我即赞赏道:“阅读时,回归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下理解,很好。”
又有生问:“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乐羊子妻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典故?”
生1:“她原来是大家闺秀,懂得琴棋书画。而且很多典故格言在我们日常语言中也流传啊。”
生2:“从全文来看,乐羊夫妻相亲相爱。妻子在耳濡目染中会有所知的,更何况妻子又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性。”
又有生问:“我觉得‘捐金于野’是非常傻的,他不拾别人会放过吗?”(生笑)
生3:“这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问题。即使是今天,我们也在提倡拾金不昧啊。”
生4:“古代读书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修身是求学做官的基础,规劝丈夫,是贤内助呢。”(生笑)
生5:“这是作者的一种乌托邦理想。他希望天下太平,人性善良,进入理想社会呢。”(生笑)
“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在判断‘捐金于野’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上,除了刚才所提到的几点外,我还要提醒同学们,不要只功利性地看它的过程和结果,更要它的价值和给人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他后来能够用心求学就说明了这一点。”我说。
…………
“你们能用心阅读,多种角度地思考和分析,并能有创意地去解读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你们的发言真令老师感动。”我说。
接着,我让这些可爱的孩子根据自己感悟,用鲜活的个性化言行演绎《乐羊子妻》的“现代版”,课堂呈现出了一个热烈的场景。然后,投影《子罕以不贪为宝》,请他们将这篇文章和课文作比较。最后是作业: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十年后的乐羊子》。
[评 析]
吴礼明(安徽铜陵三中教师):蒋老师这一节课,我初步的感受是,教师没有随意干涉和控制学生的经验或是从外部强加于学生某种观念,而是为学生营造了能够进行学习的外部条件,为学生生成学习、体验过程和获得快乐提供可能的环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夸夸其谈,而在一旁帮助,协助学生进行学习。
王建国(安徽枞阳横埠中学教师):蒋老师这节课从整体安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思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主要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把问题引向深入的作用。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主动获取、主动巩固的意识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蒋保华(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教师):新课程非常强调主体的参与,我想通过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精神对话和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
吴礼明:新课程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是构成教学的能动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他们都是独立地感知、思考、处理各种关系的主体。这个生命的要素总是向着外部世界开放着,与外部世界建立一定的联系——沟通经验世界和意义空间,所以这种学习更多的是“表现”,教学活动也因而会显现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使得学生和教师呈现出超越自我的效能来。
蒋保华:本文是篇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但它所呈现的生活场景真实感人,所反映的主题也具有超时代性,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多少畏难情绪。课前让同学们利用可以占有的材料进行预习,带着知识储备走进课堂,容易在成就感、亲切感中迅 [1] [2] [3] 下一页
|